2012年在廣西召開全國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會議期間,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在觀看了廣西“一張圖”系統運行演示后,欣喜地肯定:“在各省(自治區)‘金土工程’建設中,廣西的硬件最好,‘一張圖’工程建設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是全國國土資源系統的亮點。”
近年來,特別是2012年,廣西完成了以國土資源“一張圖”數據庫、綜合審批系統、綜合監管平臺及綜合統計分析系統為典型代表的“十大系統”建設,在用地、用礦、用海審批及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實現了全區國土資源數據全覆蓋、全流程網上綜合審批與動態監管,以及“以圖管地”、“以圖管礦”、“以圖管海”的目標,形成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工作格局。
“頂層設計”推進“一張圖”
在北海市國土資源“一張圖”系統前,當記者問及“如果想了解一下鐵山港區的用地情況,應當如何操作”時,北海市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在電腦系統中輸入“鐵山港區”幾個字,鼠標立即開始空中漫游,穿梭道路街巷,飛越層巒疊嶂,很快定位到鐵山港區。該港區60平方千米區域內的土地利用現狀、村莊房屋格局、港口碼頭分布等實景資料照片一一展現,每一宗地的位置、權屬、界址、面積、用途等基本情況均在電腦屏幕上直觀顯示。
“一張圖”是什么?其實這是一張數字地圖,是一個龐大的信息數據平臺系統。
201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在扎實推進“金土工程”廣西項目建設的基礎上,把強化“頂層設計”作為推進國土資源“一張圖”建設的攻關首仗。
在“頂層設計”中,該廳首先形成了一個與管理業務緊密融合的信息化建設總體框架,搭建起規劃和實施之間的橋梁,接著,科學設計并建設了國土資源數據管理、統計分析、綜合審批、綜合監管、地災防治、社會服務、項目管理、政策查詢、資源共享、支撐保障等十大系統,同時構建起綜合審批、綜合監管、社會服務三大平臺。通過“頂層設計”,該區國土資源信息化系統相繼建設了涵蓋土地、礦產、海洋、測繪以及地質災害防治等國土資源基礎數據的28個數據庫,數據量達到30多TB。
信息化建設使廣西國土資源“一張圖”具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內容齊全、數據量大、覆蓋面廣,不但可以支持跨地理信息平臺的數據訪問和應用,提供網絡化、可視化數據服務,還能實現與廣西國土資源政務審批系統進行數據交互,在用地、用礦審批中實現審批數據的自動化判斷。
2012年,“一張圖”廣泛應用于廣西國土資源廳建設用地審批、探礦權和采礦權審批、市縣建設用地遠程報批、市縣國土資源電子政務系統、土地征用、土地供應、補充耕地、耕地保護、地籍管理、衛片執法、規劃管理和地質災害預警預報防治等多個方面。
目前,廣西已經探索出一條在欠發達地區高效務實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的新模式。今年2月5日,2012年度中國信息化成果評選結果在京揭曉,廣西國土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研究與應用項目獲一等獎。
保護國土資源的“智慧眼”
2012年,南寧市國土資源局接到舉報,興寧區五塘鎮的一家磚廠有無證開采行為。執法人員立即打開國土資源“一張圖”,在礦產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上進行搜索,馬上查詢得知這家磚廠是否辦理采礦許可證、是否位于礦產資源規劃區、是否占用基本農田等信息。很快,執法人員依據數據信息,做出了對違規開采的磚廠實施關停的處理意見。
“在以往的工作中,國土資源執法監察人員經常要坐車往返上百千米到現場調查取證,遇到企業老板躲避執法檢查,有時一個月都難有處理結果。”南寧市國土資源信息中心工程師賓志勇介紹說。
國土資源“一張圖”融合了遙感影像、行政區劃、地質災害點、基本農田、后備耕地、地類圖斑、城鎮地籍、建設用地、采礦權等數據,相關數據隨著數據成果的匯集、整理而不斷充實。同時,通過二次土地調查取得準確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和地籍數據,實現各種專題圖層的疊加,使所有土地管理業務工作均在一個基準、一套數據下完成,從而真正發揮‘一張圖’的作用。
在“一張圖”上,不僅涵蓋了土地的審批、供應、利用的全過程,還從“批、征、供、用、補、查”6個方面串聯土地利用規劃、土地整治管理、基本農田保護、礦產資源管理、執法監察等各個監管環節。
通過“一張圖”實現精細化、規范化的國土資源管理,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農戶來到南寧市良慶區那陳鎮國土資源所申請辦理農村宅基地土地證,如果在以前,查找資料、登記發證都完全需要人工完成,不僅人為參與因素大、工作進度也無法控制。現在,工作人員打開“一張圖”,里面關于申請戶的居住位置、面積、用途、權屬性質等情況一目了然,在其它事項符合規定要求的情況下,幾分鐘就可以得出辦理意見。據統計,依靠“一張圖”,南寧市國土資源局51項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理時限壓縮了2/3。
如今,廣西國土資源綜合信息監管平臺已經建設完善,將土地“批、征、供、用、補、查”6個環節和土地整治、占補平衡、土地執法等工作納入監管平臺,實現了對土地利用狀況、審批過程、行政監察過程的全方位監管,并逐步向礦產、海洋監管方面延伸。
“一張圖”帶來提速增效
“以前我們寄發材料到區廳需要一周時間,現在鼠標一點,幾秒鐘搞定!” 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國土資源局一名工作人員對“一張圖”管理帶來的行政效能提速深有體會。
原來,通過遙感監測“一張圖”的應用,各地國土資源局現在隨時可以直接在本地計算機內錄入用地報批材料,并運用“一張圖”數據庫進行用地報批預判斷,還可及時整理、修改建設用地報批材料,直至完善后再網絡上報至廣西國土資源廳電子政務系統,這樣,行政辦公、交通費用、人力資源等報批成本大幅度減少。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至今,該廳人員差旅成本減少約411萬元。
通過推行電子政務系統,廣西實現了自治區、市、縣三級國土資源部門之間公文無紙化流轉,目前共處理行政公文4萬余件,平均每件處理效率提高20%以上。目前,廣西建設的用地遠程報批系統和建設用地綜合審批系統,實現了自治區、市、縣三級建設用地遠程報批,土地和部分礦產業務全部通過網上審批,形成了網絡環境下的審批新模式。
在廣西國土資源廳,行政辦公和土地、礦產等行政審批事項全面實現了網上運行,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遞和處理的效率。各處室網上并行會審,網絡迅速傳遞案卷,網上快速調閱文件資料,快速調用“一張圖”數據庫各類圖層信息實現疊加分析,系統程序設置限時辦文,將辦理時間控制在時限之內,提高了圖件審查的速度,行政審批時限縮短了50%,效率提升極為顯著,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
目前,廣西14個市已基本實現國土資源主流程業務的網絡審查審批。實踐證明,利用“一張圖”進行建設用地審批和采礦權網絡審查審批,有效避免了土地、礦業權的重疊,同時,網上審批公開透明,有利于行政監督,也縮短了審批辦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能。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