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改革是撬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支點。安徽太湖縣局以“融、會、貫、通”四策破題,構建執法監察新格局。自改革以來,全縣自然資源領域違法行為同比下降25%,案件查處周期縮短30%,21起違法苗頭被精準扼殺在萌芽狀態。
“融”字破局,鍛造執法共同體。創新設立執法監察股作為“指揮中樞”,打破“審批與執法兩張皮”壁壘,建立“牽頭股室+業務骨干+屬地所”協同機制,將“全員執法”理念深植各環節。通過12次聯合研判、8宗復雜案件協同攻堅,破解職責交叉困局,實現“單兵作戰”向“集團作戰”的質變。
“會”字聚力,筑牢黨建壓艙石。以“黨旗紅 資規好”品牌為引領,組建執法監察黨支部,將組織優勢轉化為執法效能。依托“三會一課”“資規夜校”等載體,開展12次“以案學法”研討、8次現場實訓,實現執法人員培訓全覆蓋,鍛造出一支“黨建強、業務精、作風硬”的執法先鋒隊。
“貫”字打底,織密全域防控網。推行“發現-核查-查處-處罰”全流程標準化管理,將執法成效納入股室考核硬指標。激活基層資規所“前哨”作用,通過月均12次動態巡查,捕捉有效線索19條,在27個項目審批環節提前介入,成功攔截7起潛在違法,實現從“末端處置”向“源頭防控”的轉型。
“通”字提速,注入科技新動能。借力“數字太湖”平臺,打造“數據比對+靶向巡查”智慧執法模式,精準鎖定監管盲區與關鍵節點。通過“平臺預警+實地核驗”的無縫銜接,14起違法行為被快速制止,打通執法改革“最后一公里”,推動監管方式從“被動查處”向“主動防控”躍升。
從“末端執法”到“全鏈監管”,太湖縣局通過機制創新盤活存量力量,不僅破解了執法力量短缺瓶頸,更以更廣覆蓋、更準靶向、更強震懾,為基層執法改革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陳敏、吳昊)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