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有關實施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建設生態海堤、提升抵御臺風、風暴潮等海洋災害能力的要求,助力新時代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近日,東海監測中心積極打造核心技術團隊開展海岸帶保護修復相關技術研究,為東海局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提供技術支撐。

2020年4月,根據自然資源部生態預警司海洋帶生態修復工作要求,中心迅速組建海岸帶鹽沼濕地調查評估研究技術團隊,在崇明、南匯等濕地典型區域考察調研并開展專家咨詢,牽頭起草我國鹽沼濕地試點監測技術方案大綱,組織制定東海區鹽沼濕地生態系統試點監測方案。5月18日至27日,東海監測中心鹽沼濕地調查工作小組開展了濕地生態、海洋生物、海洋化學、遙感驗證等工作,完成南匯邊灘3條斷面的鹽沼濕地試點監測,并形成初步評價結果。這次試點監測為后續我國海岸帶鹽沼濕地的全面系統調查積累了寶貴經驗。

5月24日至26日,由東海局主辦、東海監測中心承辦的“海岸帶鹽沼濕地調查技術研討會”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召開,來自自然資源部海洋系統9家單位100余名代表通過線上視頻會議、線下現場參會的形式參加了會議交流研討。本次研討會采用專題講座、導則講解、現場操作和討論互動相結合等形式開展,中心鹽沼濕地調查技術負責人何彥龍博士詳細講述了“鹽沼植被群落調查要素選擇科學依據及現場調查原則”。王騰博士、張正龍博士和中心無人機飛手王樂工程師分別以“2020年南匯鹽沼濕地生態系統試點調查工作概況”、“南匯鹽沼濕地遙感解譯及現場核查注意事項”和“無人機在鹽沼遙感現場核查中的應用及注意事項”為題進行專項介紹。與會各單位技術人員結合工作開展實際,對單位前期鹽沼濕地試點調查成果、遇到的困難和建議與相關技術人員開展深入交流。會議要求各承擔單位不斷總結摸索經驗,加強交流學習,勇于探索實踐,創新思維解決新課題,加強嘗試無人機等新的監測手段應用,穩步推進海岸帶調查評估工作。
26日早晨,由中心副主任紀煥紅帶隊,在南匯邊灘組織與會人員進行現場操作教學,對海岸帶鹽沼濕地植被、水環境、沉積物、底棲生物及高程等要素現場調查和評估方法,以及鹽沼濕地遙感解譯、現場驗證方法進行實地演示。
通過理論講解、現場演示和互動研討,學員們紛紛表示培訓做到了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獲,提升了海岸帶鹽沼濕地調查評估能力。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