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駱祝華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發表海水養殖環境微生物重要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了福建東山灣近岸海水養殖環境中新型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核心類群及其與宿主的關系,指出近岸海水養殖區域作為陸地與海洋的過渡區,養殖環境存在潛在的新型 β- 內酰胺酶類抗生素抗性基因,亟待開展系統性的海水養殖環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調查與風險評估。
據介紹,近岸海水養殖動物已逐漸成為人類蛋白質供給的重要來源。海水養殖中抗生素殘留問題涉及糧食安全,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抗生素的應用會對微生物造成選擇壓力,進而導致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富集。目前,ARGs已被認為是一類新型的環境污染物,開展近岸環境尤其是海水養殖環境微生物ARGs的類型及其與宿主的相關研究,對健康養殖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發表的研究分析了福建東山灣4個不同季節養殖區及周圍非養殖區海水樣品宏基因組數據,揭示了ARGs類群和豐度變化。其中,核心抗生素抗性基因存在風險性ARGs類群,變形菌(Gammaproteobacteria)是該調查區海水養殖環境攜帶ARGs的主要宿主。此外,研究還發現了潛在新 β- 內酰胺酶類ARGs的存在。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