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于人類,是生命的搖籃,也是逐夢的征程。
6月8日,踏上新征程的我們,迎來又一個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都會鳴響警鐘、激發行動,以穩步提升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從而延續人海遙相守望的千年之夢,憧憬人海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今年,面對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鹽沼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退化趨勢,我們再次鄭重呼吁“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一直以來,我們的海洋強國夢,清晰且堅定。如今,海洋已成為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廣袤無垠的藍色國土上,正澎湃著強勁的藍色發展新動能。我們看到來自海上風電的“綠電”點亮萬家燈火,看到海洋牧場創造的規模化效益,看到深海采礦蘊藏的能源新賽道,看到北極航道開啟的巨大商機。但我們還應看到,人類探索海洋的每一小步,為下一次的飛躍作好了準備,也或多或少地擾動著海洋。
海上世界,并非波瀾不興。從立志征服海洋到探求人海和諧,人類用了幾千年的時間才逐漸清楚,海洋不只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美麗風景和“千帆競發、魚蝦滿倉”的累累收獲,還充滿危機四伏的不安擾動。氣候變化之劍高懸,海洋氣溫屢創新高,南北極海冰加速融化;全球沿海城市正在下沉,海平面上升已成常態,風暴潮和城市洪澇致災程度加大,咸潮入侵致使城市取水困難;海洋物種滅絕危機遠未改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任重道遠;海洋酸化加劇,塑料垃圾污染了海洋并侵害著人體健康……流動的海洋,沒有國界。牽動格局的多米諾骨牌一旦被推倒,沒有人可以安享星辰大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高速運轉的時代節奏下,人類為實現“海洋命運共同體”的上下求索,從未止步。
在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30·30目標”達成,擘畫出保護30%全球海洋的人類夢想;公海海洋生物保護條約歷經20年談判終于完成,公海保護從此不再是空談;聯合國發起“海洋十年”計劃,為全球海洋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努力。進行中的全球海洋治理,和而不同、開放包容、和諧共存、合作共贏的理念逐漸深入,人海和諧共生的畫卷徐徐展開。
在中國,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征途上,堅持陸海統籌,強化系統觀念,推動海洋經濟發展、保護利用海洋資源、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強力支撐。近年來,“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紅樹林保護修復、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等一大批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工程的實施,成為自然資源系統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的生動寫照,也讓我們實現人海和諧共生的夢想更進一步。可以說,我國在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實踐與成果,為全球保護海洋生態系統貢獻了“中國方案”,也展現出在“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下,新時代的中國推動海洋可持續發展、實現利用海洋造福人類的主動擔當。
天高海闊千帆進,波濤在后岸在前。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也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所在。新時代的海洋征程已經開啟,海洋強國建設的號角已經吹響,值此世界海洋日,讓我們從自身做起,保護海洋,守護藍色家園,與海共生,逐夢前行。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