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為促進跨專業融合,全方位提升干部綜合業務水平,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舉辦第三期學術沙龍。本期學術沙龍邀請北京中關村學院院長、中關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劉鐵巖博士以“推動人工智能的浪潮綻放人工智能的價值”為題授課,介紹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和前沿領域,展望我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前景,并圍繞人工智能在自然資源領域的應用與參會人員展開交流。
劉鐵巖梳理了人工智能的發展脈絡,介紹了當前人工智能的三大前沿領域:大語言模型、科學智能和具身智能,它們共同構成了知識飛輪,通過相互促進來推動知識的進步和智能的發展。在大語言模型方面,隨著預訓練大模型的發展進入平臺期,業界開始探索后訓練,關注基于強化學習的推理和智能體。在科學智能方面,人工智能在微觀分子科學領域取得了諸多進展,但是距離在多尺度問題上系統性地顛覆科學仿真、科學實驗還有一定差距。在具身智能方面,人形機器人仍處于實驗室階段,應關注如何面向工業場景開發能夠創造生產力的機器人。
劉鐵巖表示,人工智能研究分為基礎理論、模型算法和產業應用三個層次,當前研發精力主要集中在模型算法層,而對基礎理論和產業應用重視不足。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有待完善,產業應用尚未在關鍵領域達到雪中送炭的效果。我國的科技工作者應當在這兩端發力,尋求突破:在基礎研究方面,探索下一代模型構架以及新型人工智能芯片和開發框架;在產業應用方面,深刻理解行業痛點,量身打造全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工具和系統。劉鐵巖認為,人工智能在自然資源領域的應用前景同樣廣闊,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項目,推進產學研結合。
自然資源部綜合司、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地理信息管理司、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辦公室、信息中心等機關司局單位有關同志現場參加沙龍,部系統其他同志近600人在線上參加沙龍。(首席記者 王少勇)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