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一部兩局深度融合,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自然資源行業深入應用,加快地質調查工作數字化發展,5月13日,自然資源部舉辦第四次生態文明大講堂,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成秋明圍繞“大數據 AI賦能自然科技創新與智能找礦”作專題輔導講座。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京班子成員參加學習。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推動地球科學研究范式由問題驅動轉向數據驅動,為提高自然資源管理效能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講座中,成秋明介紹了地球系統科學理論的演變過程,以當前地學研究為例指出數據共享與融合的重要性,闡述了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設立的意義、研究進展與挑戰;介紹了地球科學研究范式的創新發展,并通過分析大數據和數學建模支撐極端地質事件模擬預測的具體案例,進一步指出地球科學理論如何服務人類可持續發展,引發與會人員對地球科學前沿問題的思考;講解了非線性礦產定量預測理論方法技術體系的思路與優勢,基于知識檢索發現與預測要素構建分析了礦產資源知識圖譜與智能預測相關進展。他表示,大數據與智能預測涉及使用多元海量數據、復雜模型和算法、超強計算能力來預測未知事件或趨勢,必將成為新的預測范式,對于自然資源的形成機理與分布規律認知等具有重要意義。
大講堂以視頻形式舉辦。一部兩局機關司局(部室)、派出機構、直屬單位干部職工參加學習。(張然)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