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uitem id="7x0gp"><form id="7x0gp"><small id="7x0gp"></small></form></menuitem>

          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久章草这里只有精品,亚洲综合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亚洲精品亚洲人av,综合色在线,国产免费高清69式视频在线观看,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老司机精品成人无码AV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動態 > 直播 > 2020 > 自然資源部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工作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
          全部文字
          自動刷新 間隔:     手動刷新

          文字

          •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程利偉]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2020-09-14 17:38)

          • [自然資源部網信辦(信息中心)主任蔣文彪]為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成果最大的作用和效益,我們按照自然資源分層分類模型,構建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真實反映自然地理格局和自然資源現實狀況。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對“一張圖”進行統一管理、提供統一服務,形成“一張底版、一套數據、一個平臺”。在此基礎上,在部內應用方面,通過各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和統一數據服務,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與修復、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耕地保護、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礦產、海域海島等自然資源日常管理。在部門間共享應用方面,推進共享應用機制建設,通過接口服務、數據交換、主動推送等方式,積極支撐各部門的日常應用需求。在社會化服務方面,將建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成果發布機制。在調查監測工作完成后,涉及社會公眾關注的成果數據或數據目錄,履行相關的審核程序后,統一對外發布。鼓勵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利用調查監測成果開發研制形式多樣的數據產品,滿足社會公眾的廣泛需求。(2020-09-14 17:30)

          • [三沙衛視記者]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發揮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成果最大的作用和效益?特別是如何服務于社會公眾需求?(2020-09-14 17:29)

          •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程利偉]最后再提一個問題。(2020-09-14 17:28)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近些年來對地觀測技術發展很快,能夠做到大范圍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快速獲取與有效覆蓋。但從這些遙感影像中提取地表覆蓋、土地利用等核心要素的分布及變化信息,目前主要還是靠人機交互的方式,耗時費力;現有自動化分類提取技術的速度快,但準確率低,不能滿足“真實準確可靠”的質量要求。因此,“核心要素信息的自動化提取”是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一個主要技術瓶頸問題。
            我們準備采用“算法為基礎-知識為引導-服務計算為支撐”的思路,去研究解決這一問題。所謂“算法為基礎”,就是充分利用遙感影像的光譜和紋理等信息,通過深度學習等多種算法、模型的融合,進行地表覆蓋、土地利用的類型識別與邊界判定;“知識為引導”是利用植被地帶垂直分布、作物物候知識、地物時間連續性等先驗知識,進行基于知識的質量檢核與優化處理,提升分類的精度;而“服務計算為支撐”是指采用動態服務計算技術,實現各種先驗知識、算法-模型的集成發布,構建在線服務計算平臺, 支持協同式分類計算和數據檢核優化。
            為此,我們將組織開展跨學科的科技攻關,研究發展先進實用的技術方法及工具軟件,提出可操作的技術解決方案,并開展試點示范。(2020-09-14 17:27)

          • [中新社記者]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支撐方面,還存在哪些技術難點,解決這些問題的創新思路是什么?(2020-09-14 17:26)

          •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程利偉]下一個問題。(2020-09-14 17:25)

          • [自然資源部調查監測司司長苗前軍]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是一個“連續、穩定、轉換、創新”的過程,地表基質是其中最有突破性的一個創新概念,它所描述的對象在地球系統科學的不同領域均有相關的概念和學科基礎,如基礎地質學中的地表基巖、松散沉積物或第四紀沉積物等,林草學中的立地或立地條件,農業中的土壤母質,水文學中江河湖海的底質,工程地質學中的巖土層或地基層等。這都可以看出,地表基質的范圍覆蓋固體地球表面,包括陸域和海域全部國土空間,其本身既是自然資源的一部分,同時也起著支撐或孕育其他相關自然資源的關鍵作用,是多門類自然資源之間相互作用和密切聯系的紐帶。地表基質對自然資源整體保護、系統修復以及綜合治理都至關重要,是自然資源科學管理、國土空間統一規劃的重要支撐。比如要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做到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就需要準確掌握地表基質類型,特別是地球物理化學性質,以支撐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治理。地表基質層在自然資源分層分類模型中處于基礎支撐的重要位置,地表基質調查既是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也是整個體系中最具創新特色的內容。地表基質數據主要通過地質調查、海洋調查、土壤調查等綜合獲取,待條件成熟時,將結合已有相關工作,組織開展全國地表基質調查。 (2020-09-14 17:24)

          • [新華網記者]地表基質層是調查監測體系構建中提出的新概念,設置地表基質層以及開展地表基質調查的主要創新是什么?(2020-09-14 17:23)

          •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程利偉]下一個問題。(2020-09-14 17:22)

          • [自然資源部調查監測司司長苗前軍]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堅持目標導向。以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支撐自然資源管理為目標,從科學性和系統性入手,遵循自然資源演替規律和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對地表、地上和地下的各類自然資源科學組織,分層分類進行管理。在地表覆蓋的基礎上,疊加各類管理信息,形成真實反映自然資源利用狀況的準確數據,滿足自然資源管理的需要。二是強化問題導向。首先針對存在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出多門的問題,對各項調查監測工作進行統一規劃和頂層設計;其次是解決自然資源統一調查和專業管理的關系,如海岸帶、濱海濕地和沿海灘涂,在不同部門管理中采用不同名稱,實際范圍上存在交叉,就需要統一開展調查;再次是解決自然資源在同一區位重疊的問題,設置了立體的分層分類模型來進行描述和表達;最后是解決統一的頂層標準問題,確保自然資源調查在頂層可控、不重不漏。三是突出結果導向。注重調查制度、方法與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集成現代遙感、測繪等高技術手段,突出調查成果的信息化表達和綜合展示,保證成果真實準確可靠。在工作組織上,按照“總-分-總”方式組織實施,即總體組織上要堅持統一的總體設計和規劃等“六個統一”,對各級、各專業的調查監測工作,分工實施,最后成果要總歸口,進行統一匯交和集成,形成完整的調查監測結果。(2020-09-14 17:21)

          • [央視新聞記者]構建統一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是對原有各項調查工作的系統重構,體現在哪些方面?(2020-09-14 17:19)

          •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程利偉]謝謝蔣文彪主任。下面請記者提問。(2020-09-14 17:03)

          • [自然資源部網信辦(信息中心)主任蔣文彪]綜上所述,全新的自然資源信息化體系將全面保障調查監測成果的共享與應用,支撐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支撐其他政府部門協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建設,支撐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利用調查監測成果開發研制形式多樣的數據產品,支撐社會公眾對調查監測成果的廣泛需求。
            謝謝大家。(2020-09-14 17:02)

          • [自然資源部網信辦(信息中心)主任蔣文彪]《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出臺的同時,自然資源部還印發了《自然資源部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確立了全新的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體系,提出了要著力構建“一張網”、“一張圖”、“一平臺”及“三大應用體系”的自然資源信息化總體架構。其中,推進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成果的共享與應用,支撐自然資源管理、政府部門應用、社會公眾需求是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重要目標。我們正在按照這一目標,全力實施,逐步推進。
            具體講,一是要建成互聯互通、安全高效的自然資源“一張網”,實現包括涉密內網、業務網、互聯網和應急通信網在內的網絡聯通,保障自然資源部門內部各單位橫向、各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縱向以及與其他政府部門、社會公眾間數據持續、穩定的匯聚、分發、交換與傳輸,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成果共享與應用提供分類的網絡通路。
            二是建立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成果基礎上,按照自然資源分層分類模型,以數字高程模型數據為基底,融合基礎調查、專項調查和各種監測信息,集成疊加自然地理格局、自然條件以及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管理等相關數據,形成包括地下資源層、地表基質層、地表覆蓋層、業務管理層在內的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并通過各種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建立起“一張圖”的動態更新機制,保障自然資源部系統、其他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對調查監測成果的需求。
            三是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對自然資源“一張圖”的分布式綜合管理、應用支撐和共享服務機制。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了匯聚和管理調查監測成果在內的“一張圖”數據的技術路徑,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生態修復等各項業務管理工作;通過涉密網和國家數據共享平臺,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調查監測成果服務,實現業務協同;利用互聯網(電子政務外網)為社會公眾提供調查監測成果數據服務。
            四是利用包括調查監測成果在內的“一張圖”,通過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自然資源調查評價、政務服務、監管決策三大應用體系。在自然資源調查評價應用體系中,建立充分應用現代對地觀測、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調查監測系統,推進二維調查走向三維調查,提升調查監測的準確性、時效性;在政務服務應用體系中,建立基于調查監測成果底圖的政務事項在線一體化智能審批(審查)系統,提升審查的科學性、準確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在監管決策應用體系中,以調查監測成果為基礎,利用大數據的技術,形成“用數據監管、用數據決策”的管理模式。(2020-09-14 17:01)

          • [自然資源部網信辦(信息中心)主任蔣文彪]各位媒體記者朋友:
            剛才,王廣華副部長和陳軍院士分別就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與技術支撐情況作了介紹,下面,我重點就如何通過自然資源信息化體系保障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成果的共享與應用有關情況,向大家作簡要介紹。(2020-09-14 17:00)

          •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程利偉]謝謝陳軍院士。下面請蔣文彪主任介紹自然資源信息化相關情況。(2020-09-14 16:59)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各位朋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的構建與業務化運行,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明確的應用需求。我們將在部黨組的領導下大力推進,齊心協力,不斷創新,力爭交出一份圓滿的答卷。謝謝大家!(2020-09-14 16:57)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目前,上述各項技術正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中應用并發揮了重要作用,適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改革發展需要,今后我們仍急需通過各項先進技術的融合與創新,解決制約調查監測工作的“卡脖子”技術問題,設計面向自然資源“兩統一”管理的調查監測技術體系。
            第一,要組織開展跨學科的科技攻關,突破核心要素信息的自動化提取與驗證、重要自然資源參數的遙感反演、自然資源時空信息一體化建模、自然資源知識服務模型等關鍵技術,形成實用技術方法、技術解決方案及工具軟件或系統。
            第二,按照構建統一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的任務及要求,從技術架構、數據構成、信息提取、系統組成、主要功能、技術指標、服務運行等方面,開展技術體系設計研究,確定統一時空信息模型、分層調查監測技術、成果集成與分析方法等,滿足當前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業務的急需。
            第三,通過專題性或綜合性應用試點試驗,完善技術流程和方法,形成功能齊全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為實現自然資源全要素、全流程、全覆蓋的動態感知、精準認知、科學管控提供高效技術支撐。(2020-09-14 16:56)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首先,在數據獲取方面:一是航天衛星遙感可實現大范圍、高分辨率影像數據的定期覆蓋,目前由自然資源部牽頭在軌運行的國產公益性遙感衛星達到18顆,形成了大規模、高頻次、業務化衛星影像獲取能力和數據保障體系,能夠支持周期性的調查監測;二是各種無人機航空遙感平臺具有快捷機動的特點,可以支撐局域的精細調查與動態監測;三是基于“互聯網”和手持終端的巡查工具,能夠實現地面場景的快速取證、樣點監測。綜合利用這些先進觀測與量測技術,構建“天-空-地-網”一體化的技術體系,可以大幅度提升調查工作效率,逐步解決足不出戶的實時變化發現與監測問題。
            其次,在信息提取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5G、北斗定位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融合應用,使基于影像的地表覆蓋及變化信息高精度自動化提取成為可能;基于多源數據的定量遙感反演技術,為提取森林蓄積量等相關自然資源參數提供了先進手段。
            再者,在存儲管理與分析應用方面:地理空間分析、區塊鏈、知識圖譜等技術的交叉融合,不僅可以解決資源-資產-資本信息的時空建模和一體化管理等難題,克服調查監測過程中的信息匯聚與協同處理等困難,還可以用于支撐自然資源生命共同體的分析評價,揭示自然資源“格局-過程-服務”的地域分異、形成機理及演化規律,實現從調查監測成果數據到知識服務的跨越。(2020-09-14 16:55)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按照自然資源部關于以《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為依據,研究設計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體系,著力解決構建統一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技術支撐問題的工作安排,由我負責,組成了一個跨領域、跨部門的專家組,開展了廣泛的調研,認真分析了國際國內技術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研究認為,當前各類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與交叉融合,為實現構建統一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條件。(2020-09-14 16:54)

          •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程利偉]謝謝王廣華副部長。下面請陳軍院士介紹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的技術支撐情況。(2020-09-14 16:52)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是自然資源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基礎性工作,我們將繼續加快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切實履行好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職責,為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數據基礎和技術支撐。
            謝謝大家!(2020-09-14 16:49)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四是加強成果共享應用。結合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工作,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為抓手,推進調查監測成果管理、更新和共享服務。調查形成的各項成果,通過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在全力保障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開發利用保護、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生態修復等管理需要的同時,推動調查數據的部門間共享應用,擴大社會化服務范圍和領域。(2020-09-14 16:48)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三是推進重點工作任務的實施。我們全力推進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預計年底前可以完成這項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任務。正在組織實施森林、草原、水、濕地和海域海島等專項資源調查,會同水利、林草等部門共同推進。過去誰管理誰調查,現在由自然資源部對自然資源進行統一調查,調查成果不只是自然資源部用,與自然資源管理有關的部門都會用。組織過程中,要充分依托原來的調查體系和隊伍,整合已有資源,共同協作推進。優化創新地理國情監測工作理念、內容指標和運行機制,推進地理國情監測向自然資源監測轉換。研究建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分析評價指標體系,探索開展自然資源分析評價。(2020-09-14 16:44)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二是加快標準體系建設。過去,經常出現同一個術語概念不一樣,同一件事情各個部門用的術語又不一樣,調查結果往往出現分歧、爭議。標準體系是重要的改革抓手,我們系統梳理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標準體系,著手研究自然資源分類等標準,統一國土空間用途分類,印發《自然資源調查標準名詞術語推薦定義》等。(2020-09-14 16:33)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三、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推進的情況
            當前,我們正在全力推進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的構建工作。
            一是夯實技術支撐基礎。由陳軍院士領銜,聯合國內相關科研院所和高校,跟蹤調查監測技術發展的方向,聚焦短板問題,全力推進技術融合和創新,為構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首先要技術創新,我們現在正在開展的全國國土調查,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用了差不多十年時間,當時遙感影像質量很差,全靠幾十萬作業人員在野外逐個圖斑跑。現在有很好的技術手段,遙感影像分辨率優于1米,70%到80%的地表狀況,都可以在室內通過影像識別作出初步判斷,這就是技術的進步。部成立伊始就整合系統內三家單位的衛星遙感資源,組建了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監管和執法等提供最基礎的衛星遙感數據、信息及產品、技術和業務支撐。(2020-09-14 16:27)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三是嚴格遵循“六統一”組織實施原則。把握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重構性,從法規制度、標準、技術以及質量管理四個方面,開展業務體系建設。按照“六統一”原則,組織實施各類調查監測工作,即:統一總體設計和工作規劃,科學組織開展各項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任務;統一制度和機制建設,保障調查監測工作規范有序實施;統一標準制定和指標設定,實現各類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相互銜接;統一組織實施和質量管控,保證調查監測成果真實準確可靠;統一數據成果管理應用,充分發揮調查監測成果作用和效益;統一信息發布和共享服務,確保自然資源基礎數據的權威性。(2020-09-14 16:14)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二是系統布局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為查清我國各類自然資源家底和變化情況,確定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庫建設、分析評價和成果應用五項工作內容。自然資源調查包括基礎調查和專項調查。基礎調查以自然資源的分布、范圍、面積等為核心內容,對自然資源共性特征開展調查,如目前正在開展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屬于基礎調查。專項調查以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生態功能等為內容,針對自然資源特性、專業管理需要開展調查。兩項調查相互關聯、互為補充,共同描述自然資源總體情況,立體反映自然資源綜合特征。自然資源監測是為了掌握自然資源變化情況,實現調查數據的持續更新,包括常規監測、專題監測和應急監測。建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庫,集成管理各項調查監測數據成果。結合經濟社會等相關信息,開展自然資源分析評價,綜合分析和系統評價自然資源的基本狀況與保護開發利用情況。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推動調查監測成果共享應用。(2020-09-14 16:13)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一是科學構建自然資源分層分類模型。為實現自然資源的精細化描述和綜合性管理,以立體空間位置作為組織和聯系所有自然資源體的基本紐帶,對各類自然資源要素進行分層。自然資源本身就是分層分布的,在空間位置上是重疊的,調查要忠實于這種自然狀態,要考慮到這種真實性,按照分層的要求進行調查,實事求是地把這種重疊關系描述清楚。第一層為地表基質層,是孕育和支撐森林、草原、水、濕地等各類自然資源的基礎。第二層是地表覆蓋層,客觀反映自然資源在地表的實際覆蓋狀況,比如作物、林木、草、水等。第三層是管理層,是各類日常管理、實際利用等界線數據,反映自然資源利用管理情況。此外,還設置了地下資源層,描述位于地表之下的礦產資源和地下空間資源。這四層通過統一坐標系建立聯系,形成完整支撐生產、生活、生態的自然資源立體時空模型。(2020-09-14 16:11)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的總體考慮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圍繞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水、濕地、海域海島七類資源,《總體方案》對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目標任務、工作內容、業務體系和組織實施分工等進行了統籌規劃和系統設計。(2020-09-14 16:00)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再比如,過去森林資源調查,森林的覆蓋率、蓄積量等指標,主要服務于林業發展和國土綠化管理等,草原資源調查也主要服務于畜牧業,過去調查草地,特別有個指標是牧草地、天然草場,這些指標考慮的就是畜牧業的發展。現在,自然資源統一調查都要從生態文明的視角,重新審視原來的工作理念、調查內容和技術方法,進行系統重構,這樣才能適應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的需要。按照這一思路,我們在廣泛調查研究、專家研討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形成了新形勢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路線圖、任務書和時間表。(2020-09-14 15:58)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比如說水資源的調查監測,過去主要側重于開發利用的需要,滿足各區域之間水資源的分配,關注地表水今年有多少,整個水資源量有多大,更多關注地表、地下、液態水的動態變化。現在,要支撐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對水資源生態價值的認識,從傳統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水拓展到自然生態系統中固態的、液態的、氣態的各種形態的水,將冰川、凍土、土壤水等納入水資源調查的范疇。(2020-09-14 15:54)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一、構建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體系的重大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存在調查部門比較分散、概念不統一、內容相互交叉、指標之間相互矛盾等問題,出臺的相關標準、技術體系存在不協調,成果難以滿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要求。這次黨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將土地、礦產、海洋、森林、草原、濕地、水資源的調查職責整合到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過去,我們各個部門調查出來的結果,在發布前,與相關部門協調時,數據之間總存在矛盾。黨中央把調查職責整合到自然資源部,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解決這些矛盾。自然資源部深刻領會黨中央關于機構改革的重大意義,高度重視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將其作為我們履行“兩統一”職責的重要支撐。我們認為,自然資源統一調查不是對現有各類調查監測工作簡單的接過來、延續下去,更不是一般的物理拼接,不能過去怎么干,機構改革之后我們還怎么干,而是要適應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管理的需要,按照科學、簡明、可操作的要求,進行改革創新和系統重構。為什么組建自然資源部呢?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自然”兩個字上,體現“五位一體”,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原國土資源部的很多工作,更多的是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怎么把這些資源利用好。現在自然資源部統一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就是要圍繞支撐生態文明建設,不僅要利用好現有的資源,還要在利用過程中認識、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落實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要求和職責。(2020-09-14 15:48)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同志們:
            自然資源部是這次機構改革新組建的部門,承載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職責。為切實履行黨中央賦予自然資源部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職責,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自然資源部組建后,加強頂層設計,研究構建了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我把有關情況,借今天的機會向在座的各位作一個簡要的介紹。(2020-09-14 15:26)

          •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程利偉]記者朋友們,同志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前來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的決策部署,自然資源部制定出臺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并積極推進相關工作。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有關情況,今天我們請來了自然資源部王廣華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陳軍院士、自然資源部調查監測司苗前軍司長、自然資源部網信辦(信息中心)蔣文彪主任,請他們就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情況、技術支撐體系建設以及信息化保障等工作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首先,請王廣華副部長通報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有關情況。
            (2020-09-14 14:46)

          快速入口
          黨政機關標識
          網站地圖 - 關于本站 - 使用幫助 - 聯系我們 - 網站調查 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承辦: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政府網站標識碼:bm16000001京ICP備1804490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


          建議使用IE9.0以上瀏覽器或兼容瀏覽器,分辨率1280*7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丝袜欧美人妻制服| 日本乱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码三码2021|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5G| 昌黎县| 五月天免费中文字幕av|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动漫|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频道| 成人免费亚洲av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第一页| 狠狠色丁香婷婷亚洲综合| 玖玖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国产高清| 综合色天天久久|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天堂mv在线mv免费mv香蕉|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视频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亚洲国产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区国产| 久久成人伊人欧洲精品| 国产999久久高清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有码高清日韩|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放荡人妻| 亚洲色无码播放亚洲成av|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大| 精品无码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