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始終把學習黨史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出重點項目,制定實施方案,掀起學史力行、實干為民的熱潮。
青海廳全面整合廳系統資源力量,提出了省自然資源系統助力脫貧成果鞏固和鄉村振興、土地提質改造、歷史遺留礦山修復治理、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等26項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項目。該廳持續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從規劃源頭上解決農民生活質量不高、鄉村各項設施落后的難題;完成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不動產登記發證,全省31698戶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戶領到安置住房的不動產權證;積極研究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的堵點、難點問題,為全省67個小區21272戶居民解決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事項;完成全省422處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點全部建設工作,實現了地災隱患點變化情況實時動態監測;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全省自然資源“一張圖”綜合監管平臺審批系統數據與省政務服務平臺對接,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下一步,青海廳將在優化服務、提升效能、化解難題上下功夫,對已辦事項做好鞏固提升,對擬辦事項按照輕重緩急原則,跟蹤抓好督辦落實,繼續出臺一批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成果的措施和辦法,推出一批為民惠民的得力舉措,實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項目,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同時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統籌劃定“生產、生活、生態”三個空間,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加強生態整體保護和修復,積極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掃描二維碼分享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