钷、釤、銪、釓、鋱、鏑、鈥、鉺、鐿、镥、釔……這些生僻漢字,代表的是舉世無雙的中國稀土。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有理由認識并記住它們。
今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公布一系列重大找礦發現,突出成果之一就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云南省紅河地區發現超大規模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潛在資源量達115萬噸,有望成為我國最大的中重稀土礦床。
稀土是一個大家族,包含輕、中、重三種類型。我國輕稀土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白云鄂博和四川牦牛坪等地,但中重稀土資源較為稀缺。
根據原子序數和物理化學性質,稀土習慣上分為輕稀土和中重稀土兩大類。輕稀土主要包括鑭、鈰、鐠、釹等元素,中重稀土涵蓋钷、釤、銪、釓、鋱、鏑、鈥、鉺、鐿、镥、鈧、釔等元素。中重稀土是電動汽車、新能源、國防安全等必不可少的關鍵原材料,經濟價值約為輕稀土的數十倍。 ??
包頭稀土博物館拍攝的一塊稀土礦石。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鐠釹鋱鏑等是高科技產業的重要原材料,如每臺新能源汽車需要稀土釹約0.8公斤。業內人士說,當今世界上每出現4種新技術,至少有一種與稀土有關。美日等發達國家都將稀土作為戰略礦產。
據介紹,中國地質調查局團隊通過地球化學調查技術創新,此次發現鐠釹鏑鋱等超過47萬噸。這是1969年江西首次發現離子吸附型稀土礦以來,我國離子吸附型稀土找礦又一重大突破,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中重稀土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
此前我國發現的同類型中重稀土礦均位于華南造山帶、低海拔氣候炎熱潮濕地區。紅河稀土礦位于特提斯構造域、揚子克拉通西緣與華南造山帶交匯處、滇南高海拔地區,這為我國拓展中重稀土資源打開了全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