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拔5400米的測區。本報記者 王瑜 攝
拉薩市達孜區國土空間規劃實地踏勘。本報記者 王瑜 攝
近期,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海拔5400米以上的測區,天氣陰晴不定。
“最近測區的天氣條件較差,一直下雨,對航攝影響很大。”自然資源部第一航測遙感院制圖室副主任田超說。此時,他與兩名同事組成的無人機航攝小組在等待適宜的“天氣窗口”,以完成西藏某重點礦山區域1∶1000地形圖航攝任務。這個無人機航攝小組是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服務西藏自然資源管理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充分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與西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開展全方位合作。該局干部職工發揚“測繪精神”“老西藏精神”,足跡遍及西藏,為當地基礎測繪、國土調查、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服務。
技術援藏,足跡遍布雪域高原
作為國家基礎測繪主力軍,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堅持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發揮技術優勢、區位優勢,常年派員奮戰在雪域高原。從7次珠峰測量到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從西藏自治區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到1∶1萬基礎地理信息庫建設等重大基礎測繪項目,都有該局干部職工的身影。這些項目成果,進一步提升了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
2019年5月,西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與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緊緊圍繞自然資源管理核心職責,在自然資源法治建設、核心業務建設、信息化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和黨建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
今年8月,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記者見到了自然資源部第一地形測量隊一中隊副中隊長雷志偉。按照計劃,他與9名同事將用一年半時間完成堆龍德慶區“三鎮三街道”約230萬畝草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的服務保障工作,配合西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完成74個縣區2021年度變更調查成果的省級質檢、7個地市部分縣區外業檢查工作。
雷志偉介紹,為更好地完成項目,項目成員作了充分準備。例如,團隊中6人獲得西藏自治區自然資源行業聯合會培訓證書,大家利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數據與相關影像迭加獲得調查底圖、就如何解決權屬爭議問題請教專家,等等。“我們希望通過人才和技術優勢以及質量意識、服務意識,為西藏自然資源管理提供更多的測繪技術保障。”雷志偉說。
8月5日一大早,自然資源部第一航測遙感院規劃開發中心工程師劉紫媛趕到拉薩市達孜區自然資源局,溝通“三區三線”劃定工作情況,然后馬不停蹄地趕回項目部作出相關調整。在7月中旬,她和同事們順利完成了達孜區“三區三線”數據庫建設、質量檢查工作,并實現階段性成果匯交,為高標準編制達孜區國土空間規劃筑牢根基。除了“三區三線”劃定,他們還在達孜區和墨竹工卡縣開展了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在墨竹工卡縣開展了耕地后備資源調查和補充調查評價等工作,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高度認可。
除了第一地形測量隊、第一航測遙感院,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下屬的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第二地形測量隊、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第一地理信息制圖院等均為西藏自然資源部門提供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支撐,工作足跡遍布雪域高原。
人才援藏,構建測繪業務“智庫”
除了技術援藏,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還派駐援藏干部和技術骨干支持當地經濟社會發展。1998年~2015年,該局派遣了5批次援藏干部;局所屬單位近年來緊密結合項目實施和當地自然資源管理需要,持續派員充實到西藏相關政府部門,幫助當地健全測繪法治體系、加強測繪依法行政能力建設、參與制定和完善自治區級基礎測繪生產的各項制度,為西藏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貢獻了力量。
2021年4月,第一地形測量隊的業務骨干李小飛被派駐西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調查監測處工作。援藏以來,他深度參與建立健全自治區國土面積數據統一管理制度、自治區草原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建設項目用地報件審查、自治區冰川資源摸底調查等工作。在建設項目用地報件審查工作中,李小飛發揮專業特長,開發了“建設用地報批地類面積審查工具”,不僅在處室中得到充分應用,還推廣至部分地市自然資源局,極大提升了建設用地報批地類面積審查效率,贏得一致好評。
“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派駐人員業務水平高、紀律性強,為我市自然資源管理作出了貢獻。”那曲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文彬稱贊道。
與李小飛同批次被派駐那曲市自然資源局調查監測與測繪管理科工作的第一地形測量隊業務骨干馬超,是一名“95后”。援藏以來,馬超積極梳理科室各項工作,參與規范那曲市土地勘測定界和測繪成果安全保密工作;充分運用專業技能,在服務當地自然資源管理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在2021年度考核中,他被那曲市自然資源局評定為優秀等次。
“在西藏工作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這種經歷讓我受益匪淺。我將繼承和發揚老一輩測繪工作者的優良品質,越是艱難越要向前。”馬超說。
除了李小飛和馬超,第一地形測量隊還派出業務骨干羅北、楊尚帥分別到阿里地區自然資源局和西藏自治區相關單位工作。
2018年以來,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局屬單位加大人才援藏力度,派駐近30人到西藏工作,為西藏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和智慧。
系統融合,共譜自然資源管理新篇章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與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落實細化戰略合作協議內容,推動雙方合作從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單項、點上合作實現自然資源管理領域全面、系統融合。“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我們的合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第一航測遙感院西藏項目部負責人趙國徽深有感觸地說。
2019年,第一航測遙感院以開展“三調”為契機,以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服務于西藏國土調查,圍繞西藏自然資源部門的業務需求,與相關業務部門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為解決各部門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管理與技術難題,提供了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快、準、靈”的多元化服務。其間,該院與西藏自然資源部門建立了持續高效的信息溝通、業務合作機制。2020年年底,該院西藏項目部正式成立,全面助力西藏自然資源管理工作。
經過不懈努力,第一航測遙感院西藏項目部搭建了成熟的專業軟硬件平臺,打造了服務不動產確權登記、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自然資源督察執法、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國土空間規劃、地理信息系統平臺研發的專業技術團隊,為西藏自然資源部門提供了有力的測繪地理信息綜合技術服務。
拉薩市達孜區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次仁諾布說:“通過持續合作,我們的工作質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提升。每當遇到工作難題,他們都會毫無保留地提供幫助。”
“我們通過總結經驗和加強學習,對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在西藏,我們不僅提供測繪地理信息專業技術支撐,而且為西藏自然資源管理各項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第一航測遙感院西藏項目部業務骨干彭世軒說。
他們的努力,獲得了西藏各級自然資源部門的高度認可。“得益于雙方的合作奮斗,拉薩市自然資源衛片執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拉薩市自然資源局執法科、政策法規科負責人蒲堅鋼告訴記者。
今年的藏歷新年,當地干部群眾再次邀請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的干部職工歡聚一堂。在這場“雙向奔赴”中,他們已經建立了深厚友誼。未來,在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推動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必將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提供更科學、更全面的支撐服務。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