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市中區,四審省檢差錯率為0.7%,成為全省第一個省檢差錯率低于1%的地區!”
“德陽市羅江區,省檢差錯率也降至1%以下!”
“成都市高新區,省檢差錯率0.39%,截至目前全省最低!”
“0.19%!內江市市中區再次刷新省檢差錯率最低紀錄!”
戰鼓聲聲,捷報頻傳。截至6月19日,四川省已有41個縣(市、區)的三調成果上報國家,上報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攻堅之戰 戰略先行
巴蜀大地幅員遼闊,地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自古就以山川壯美、地貌復雜和多彩人文著稱。攀枝花市已經春暖花開,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卻還冰天雪地。然而,多樣的地形特點和發展差異也給四川的三調工作帶來諸多挑戰,全省三調工作總體進展一度非常緩慢。怎么辦?
變壓力為動力。四川三調人克服重重困難,以砥礪奮進、負重前行的進取精神,以永不懈怠、我將無我的工作狀態,全身心投入到實事求是開展國土調查、真實準確摸清自然資源家底的艱巨事業當中。四川省及時調整省政府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全面補充省三調辦人員力量,大力推動“土地”調查向“國土”調查的轉變,協調補充測繪、林草等方面的技術力量,實行集中辦公,統籌協調開展相關工作。
化動力為行動。今年2月22日,四川省啟動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百日攻堅”行動。行動實施以來,全省各級各部門通力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針對調查經費、調查隊伍落實情況,省三調辦及時采取集體約談、書面督辦等措施,督促各地千方百計籌措調查經費,盡快落實作業單位。在各級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全省各地通過努力全面落實了調查經費和調查隊伍,為三調工作全域、全面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行動中找突破。四川省不僅幅員遼闊,而且縣級調查單元數量非常多,情況千差萬別,難以整齊劃一推進三調工作。省三調辦根據各地作業單位確定時間和遙感影像領取時間,將全省185個縣級調查單位劃分為先行示范組、先鋒闖關組、爬坡奮進組、攻堅沖刺組、決戰決勝組5個組別,明確各組完成市州檢查和上報省級核查時間節點,在全省上下形成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攻堅克難的濃厚氛圍,確保攻堅一役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精準調查 質量第一
四川省三調工作采用以“互聯網+”舉證平臺為核心、輔助高分辨率遙感數據制作遙感正射影像圖判讀的內外業核查體系,進行“互聯網+實地舉證”,保證了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為強化三調成果質量控制,四川省結合實際,組織力量狠抓技術頂層設計,編制實施方案和技術規范,制定全省成果質量控制內外業核查管理辦法,統一制作全省交通水利網、調查界線、控制面積等基礎控制性關鍵數據資料等。省三調辦下發《關于全面提速三調工作進度全面提升三調工作質量的緊急通知》,對未按照進度安排提交成果,或者應付式提交成果、成果差錯率過高的進行約談、實施問責。
為嚴格三調工作規范和技術要求,省三調辦共舉辦10期培訓班,并在培訓時設考試環節檢驗培訓效果,累計培訓5800余人,其中作業單位技術人員培訓4700余人。同時,省三調辦對隊伍監管也提出明確要求,加強備案信息比對,嚴格執行“押證上崗”和在線考勤,防止虛假備案、“掛證”作業,引入人臉識別考勤系統,對全部技術人員實行位置綁定,每天定時在線打卡。
跋山涉水 繪真畫準
三調工作離不開野外核查,無論是走村入戶,還是翻山越嶺,哪里有調查舉證的任務,哪里就有四川三調人的身影。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時至初夏,海拔4200多米的山脊間仍有皚皚白雪的痕跡。高原多變的天氣給三調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下雪除了影響我們騎摩托、開車去野外,更重要是影響對地類的認定。”調查人員陳汝超介紹,“種大黃的地和種土豆的地,類別完全不一樣,但是被大雪覆蓋了就很難判別。”為了確保每個圖斑核實準確,調查人員有時不得不反復去實地查看,直到弄清楚為止。
為了帶領調查人員走村入戶,康定市三調辦的張博濤早已曬得一身黝黑。盡管入職時間不長,這個90后小伙對各村情況已是如數家珍。“折多山以西主要為藏民聚居區,我們入戶調查時說漢語他們聽不懂,一般要帶上翻譯或者找當地村干部幫忙。”張博濤介紹,因為宣傳到位,現在不少藏族同胞看到他們的工作牌就會主動配合調查。
平武縣素有“天下大熊貓第一縣”的美譽,全縣超過50%的面積被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平武縣三調辦工作人員鄧云介紹,全縣整合了林業、測繪、水務等多方力量,統一指揮、整體聯動,“在機構改革大背景下統籌開展三調工作,確保調查成果更真實、全面、準確,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數據打架’問題,也更有利于保護區的統一管理”。
從“長江生態首城”宜賓市到“資源轉型之都”攀枝花市,從“紅色革命老區”巴中市到“茶馬古道起點”雅安市,真實、精準、嚴謹是調查人員向筆者傳達出的最直觀感受。無論是對每一塊舉證圖斑的“跑到、看到、問到、量到、拍到”,還是對某一項爭議地類的認真判別,無不展現出四川三調人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熬更守夜 甘于奉獻
三調的外業工作緊張忙碌,內業核查也毫不輕松。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數月來,全省各級三調人放棄了周末、假期、朝九晚五,堅持“9127”工作制(早上9點上班,晚上12點甚至更晚下班,每周工作7天)為三調事業拼搏。
夜深人靜,四川省國土科學技術研究院辦公樓依然燈火通明。60多雙眼睛緊盯電腦洞察秋毫,他們在進行內業核查的描繪定點、核實數據等。這里每天核查的圖斑數量超過100萬個,為了按時完成大量的成果數據處理工作,奮戰到凌晨已是他們的工作常態。即使是深夜,全省三調工作調度微信群里還傳送著各地上報的進度信息和現場加班照片,后面跟著一長串點贊和一聲聲鼓勵——為彼此加油打氣。
無數三調人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不僅交上出色的答卷,更繪出人生絢爛的色彩。土地調查研究所副所長王勇從春節起就一直忙碌在工作崗位上,妻子懷著二胎也沒有時間回家幫忙,女兒生病住院也沒能趕回去照顧,甚至他自己的胃病時常發作,只是吃了藥捂著肚子趴一會,便又繼續開始工作。成都市郫都區三調辦工作人員劉宇被診斷患上滋養細胞腫瘤,她剛做完化療便繼續投入到三調工作中,領導和同事囑咐她在家好好休息,劉宇卻說:“三調工作正需要人,在家待著不如上班還能做點事,也能在熟悉的工作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實干是最響亮的語言,行動是最有力的證明。經過不懈努力,四川省21個市州185個縣級調查單元先后于4月16日全面完成內業底圖制作、4月27日全面完成外業核實舉證、4月30日全面完成成果入庫上圖、5月14日全面完成首次省檢。此后,經過數輪艱苦細致的逐圖斑核查、全方位整改,截至6月19日,全省兩批次41個縣(市、區)的三調階段成果終于上報國家。
行百里者半九十。四川三調人正以不勝不休的信心、久久為功的韌勁、舍我其誰的擔當,齊心協力,頑強拼搏,扎實推進全省三調工作取得最終勝利。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