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中國海洋學會在天津召開“海洋能調查與評價關鍵技術標準化研究”科技成果評價會。會上,評價咨詢專家組一致認為,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的此項研究內容豐富,與國內外同類技術和方法比較,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海洋能調查與評價關鍵技術標準化研究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核心問題,解決了海洋能開發利用及技術交流過程中術語的規范、資源調查與評價、環境評價、技術評價等諸多關鍵技術問題,填補了國內海洋能標準空白,使海洋能開發利用走向標準化,對海洋能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大促進作用,對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據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洋能調查與評價關鍵技術標準化研究堅持“邊研制、邊應用”的思路,經多方驗證,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海洋能系列標準14項,包括國家標準7項、海洋行業標準7項。該標準的發布實施,標志著創建了統一的海洋能資源調查和評估方法,提出了基于能量轉換利用的特征參數,發展了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資源評估理論方法,規范了海洋能調查評價和開發利用的基本術語。同時,首次建立了海洋能溫差能、鹽差能調查與評價技術標準,支撐完成了第一次全國海洋能調查與評價,研究建立了海洋能轉換裝置的技術評估體系和海洋能開發利用綜合評價體系。
據悉,海洋能調查與評價關鍵技術標準化研究成果實用性強,已廣泛應用于海洋能資源調查與評估,有力支撐了“十三五”國家海洋能發展規劃制定和國家海洋能專項示范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為國家海洋能規劃、海洋能基礎理論研究、示范工程選址等提供了技術支持。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