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紅樹林聯盟發布了《全球紅樹林狀況》報告。報告由100多位來自科學、金融和政策領域的國際專家參與完成,聚焦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效益、現狀和全球發展趨勢,概述了目前有關紅樹林研究的最新信息,以及正在實施的紅樹林保護行動,指明了未來紅樹林保護的方向。
2018年,保護國際基金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自然保護協會、濕地國際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了全球紅樹林聯盟,致力于加速全世界紅樹林的保護和恢復工作。
聯合國秘書長海洋事務特使彼得·湯姆森表示,鑒于紅樹林對于維系陸地和海洋健康的重要性,鼓勵各國政府、企業、城市和大眾支持全球紅樹林聯盟的目標和工作。將保護和恢復紅樹林納入藍色-綠色恢復行動計劃,比以往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全球42%的紅樹林位于保護區內
報告執行摘要指出,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據,全世界約有13.6萬平方公里的紅樹林,其中幾乎1/3位于東南亞,僅印度尼西亞就擁有近20%。
在2016年以前的20年間,紅樹林的凈損失約為4.3%。2000年以來,損失的紅樹林有超過60%歸因于人類活動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主要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
氣候變化也加劇了海岸侵蝕、海平面上升、颶風和干旱等自然災害,對紅樹林造成了破壞。雖然紅樹林在持續損失,但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導致了越來越多地區的紅樹林面積正在擴大,占據了新的沉積物或內陸地區。
全球范圍內,人們為保護紅樹林所付出的努力越來越多。報告執行摘要指出,目前約有42%的紅樹林位于專門的保護區內。但是,由于自然原因、工作落實不到位或管理欠缺,紅樹林的退化和損失仍在發生。
超6600平方公里的紅樹林具備極高恢復性
——面對氣候變化,紅樹林擁有無與倫比的碳儲存機制,它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碳的速度幾乎比地球上任何其他棲息地都要高。
報告執行摘要指出,目前,全球紅樹林儲存的碳相當于210億噸以上的二氧化碳,為減緩氣候變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如果紅樹林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這些碳就將釋放回大氣中,加劇氣候變化。全球紅樹林聯盟倡導將保護紅樹林工作納入氣候適應和氣候變化減緩計劃之中。
目前已開展的試點工作表明,若恢復近期損失的紅樹林地區,可避免約13億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這相當于燃燒30億桶石油或澳大利亞等國家3年多的排放量。超過6600平方公里的紅樹林仍然具備極高的恢復可能性,但需要向當地社區提供長期資金,預計在未來20年內需要籌集約111億美元用于全球的紅樹林恢復項目。
——紅樹林是341種受威脅物種的棲息地,并為全球410多萬漁民提供生計,每年可避免超過65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并庇護大約1500萬人免受洪水侵襲。
報告執行摘要指出,大規模近海捕撈業對紅樹林的依賴需求也經常被忽視,特別是蝦類的養殖——這類產業往往以紅樹林為繁殖或育苗區。
一項新的研究估計,在許多國家,超過80%的小規模漁民依賴紅樹林生存,而且全球有超過410萬的紅樹林漁民——他們構成了一個依賴紅樹林而生的龐大群體。由于紅樹林位于海洋與陸地的交匯處,可以減少洪水,并發揮天然的防風、防浪屏障作用。據估計,紅樹林每年可防止超過65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并為約1500萬人降低洪水災害風險。
完善觀測、融資等紅樹林保護途徑
目前,全球紅樹林聯盟正在與成員機構、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合作,繪制高分辨率的全球紅樹林觀察(GMW)地圖,識別最重要的保護地并實現規模化的保護,并啟動變化警報等平臺功能實時跟蹤紅樹林覆蓋情況的變化,以便及時應對新的威脅。
GMW網絡平臺已經啟動。該平臺支持查詢大量數據,包括GMW的棲息地與變化地圖等。未來,用戶將能夠對紅樹林的恢復潛力進行建模,并查詢相關政策。
保護和恢復紅樹林、社區參與、開展有關研究和監測等方面的努力,有賴于資金的支持。報告執行摘要指出,新的金融機制,如碳市場、藍色債券和基于保險的投資,將為紅樹林的保護和恢復提供更多機會。將私人資本與慈善機構或政府撥款相結合的“混合”融資模式也正在開發中。
除了可靠、透明的數據,分享紅樹林保護真實案例,分析不同管理干預措施的實際情況和預期成效,也可進一步推進相關的政策制定。
《全球紅樹林狀況》報告收錄了25個來自不同國家的紅樹林保護故事,突出了社區與紅樹林共生的多種方式。如在中美洲和西非,新的管理和治理系統在保護傳統謀生方式的同時,還提供了建立牡蠣養殖和養蜂等新營生手段。這些經驗有望在世界各地幫助沿海社區和紅樹林一起茁壯成長。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