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自然資源部召開8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并發布了《自然資源部關于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扎實推進美麗中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會上,自然資源部綜合司司長杜官印介紹了《實施意見》的相關情況。
《實施意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圍繞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工作定位,嚴格管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提高資源集約利用水平,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能源資源保障能力,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必須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實施意見》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強化國土空間優化發展保障機制。嚴格落實和管控“三區三線”。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和用地政策,助力美麗城市建設,促進美麗鄉村建設,保護傳承文化與自然價值。
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必須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加強資源的全過程節約管理,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以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意見》提出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嚴格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各類資源,集約高效利用資源,盤活利用存量資源。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準性和利用效率,使優勢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加快發展建設用地二級市場,推動土地混合開發利用、用途合理轉換,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嚴控新增圍填海,嚴格保護自然岸線。
生態環境是人類發展的根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必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施意見》提出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全面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穩妥有序推進國家公園創建設立工作。開展“大美自然”建設重大行動,做強做亮“中國山水工程”品牌,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科學規范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完善生態保護修復制度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自然資源安全可靠保障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毫不松懈地加強耕地保護,推動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增儲上產,維護好國家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實施意見》提出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探索國家集中墾造耕地定向用于特定項目和地區落實占補平衡機制。大力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推動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支持和促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實施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強地質和海洋災害防治,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系統完備的生態文明體系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必須加快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依靠法治引導規范和約束各類保護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行為。《實施意見》提出健全自然資源治理制度體系,推進法治自然建設,完善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制度,深度參與全球生態治理。
《實施意見》還就加強組織保障作出部署,強化對自然資源領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強自然資源科技支撐,提升自然資源數字化治理能力,大力宣傳美麗中國建設成效。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