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深化建設用地審批制度改革,以審查流程重塑、服務要素優化、審批時效提速三項舉措加快用地審批,全力保障建設項目落地實施。
一是簡化用地審查報件材料。新疆廳按照自然資源部用地審查新規,梳理更新《2024年新疆建設項目用地與規劃選址及建設用地報件“最多審一次”標準化清單》,取消了十項報件資料,將審查要點從47項減至34項。同時,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加快研發用地智能審批和管理系統;強化用地報件組卷源頭管控,不斷提升用地審批質量和效率。
二是改進管理機制和服務模式。新疆廳聚焦重大項目建設,主動與交通運輸、水利等相關部門及央企、國企等用地單位面對面座談交流,詳細了解項目用地需求,針對相關問題及時“會診”解決。實行重大項目臺賬式管理機制,打造“兩辦四服務”(盯辦、跟辦,主動服務、熱情服務、高效服務、精準服務)模式。截至目前,自治區今年已解決用地問題186個,有效保障了和田縣大紅柳灘稀有金屬礦300萬噸采選工程、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煤制油工程、G30連霍高速星星峽至哈密段改擴建工程、G219線喀納斯至哈巴河至吉木乃公路、羅布泊至若羌鐵路、哈密市伊吾縣淖毛湖鎮白石湖露天煤礦核增產能采礦項目等85個重大項目用地17萬余畝。
三是大幅壓減用地審批時限。經過提速增效,自治區各級權限內用地報批時限均有較大幅度壓縮。今年上半年,新疆上報國務院審批的建設用地項目11個,6個已獲批,其中4個實現“零補正、一次性”通過自然資源部會審。截至7月底,自治區今年已審批建設用地26萬余畝,有效保障了403個建設項目開工,市(縣)組卷周期從上年度平均207個工作日縮短為100個工作日,自治區級審查周期從平均27個工作日縮短為18個工作日,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