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鐘海東、外交部代表張斌,中非合作論壇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駐華大使伊布拉伊瑪·錫拉、盧旺達駐華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奧、埃及空間局局長謝里夫·賽德凱、非洲資源測繪發展區域中心主任以馬內利·恩庫倫齊扎出席儀式并致辭,加納環境、科技與創新部副部長夸梅納·奎森、尼日利亞空間研究與發展局局長哈利路·艾哈邁德·沙巴視頻致辭,商務部等中方部門代表、20余個非洲國家的駐華使節、中外合作機構代表共計100余人出席。

建設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是習近平主席于2021年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的重要倡議,是中非務實合作九項工程的重要內容。該中心由自然資源部聯合中方有關部門和單位,與非洲國家相關衛星遙感應用機構攜手共建。
王廣華在致辭中表示,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將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原則,持續完善運行機制,構建數據共享網絡體系,開展數據共享及公共產品研制、衛星遙感動態監測及示范應用、人員培訓與交流等方面合作,著力打造中非在衛星遙感應用領域分享知識、交流經驗和推進創新的樞紐,為非洲國家數字經濟、減貧、防災減災、自然資源監測、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發展增添動力,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
中非雙方代表表示,中心的成立標志著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邁上新臺階,對于深化中非衛星遙感應用領域創新發展與交流合作,促進非洲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為中非合作注入新動力。
近年來,中國陸地和海洋衛星遙感技術發展迅速,以自然資源部為法人或牽頭主用戶的在軌陸地衛星已達15顆、海洋衛星已有10顆,形成了多要素、多尺度、多載荷、系列化、業務化穩定運行的衛星觀測體系和全球覆蓋能力。自然資源部充分發揮衛星遙感技術和資源優勢,與13個非洲國家相關機構及區域組織簽署了衛星數據應用合作諒解備忘錄,向非洲23個國家提供了近4萬景高分辨率中國自然資源遙感衛星數據,并舉辦了多次技術交流培訓,有效提升了非洲國家衛星遙感應用能力,為進一步深化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