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長流水騰格里沙漠治理區,目光所及,叢叢灌木不懼驕陽,迎風舒展身姿。昔日的黃沙地,如今顯示出勃勃生機。
包蘭鐵路兩側的防風固沙林帶保障了鐵路平穩運行
“你們看,這就是沙結皮,有了它,這片沙就被固定住了。”中衛市西郊林場場長唐希明在地上揭下一塊沙結皮,放在手中展示。《中國自然資源報》記者觀察發現,順著這塊沙結皮再往下扒,濕潤的沙土就顯露出來。
沙結皮學名為生物土壤結皮。在降雨降塵作用下,草方格使用的麥草腐化后,沙子表層會形成“被子”一樣的沙結皮。唐希明饒有興致地介紹:“沙結皮的出現,說明這里的生態環境正在變好,人工修復后,沙結皮可以幫助生態系統繼續進行自然恢復。”
唐希明與騰格里沙漠打了大半輩子交道。治沙之初,他跟著老一輩治沙人一起扎設草方格,學習“先固后治、固阻結合”的治沙方法。這些年,唐希明邊實踐、邊思考,探索出經濟實用的“土方子”。相較騰格里沙漠地區178毫米的年均降雨量,其蒸發量卻達到10倍。唐希明經過反復試驗,最終確定每畝地可扎設778個草方格,而只選擇三分之一的格子栽種,可最大限度節約用水、保證植物成活率。只能依靠降水的地方,就種植耐旱的灌木,以固沙為主;方便引水的地方,就種植核桃樹、蘋果樹等經濟林,富民增收。
唐希明領《中國自然資源報》記者探訪的長流水騰格里沙漠治理區位于黃河東岸,治理沙漠面積達34萬畝,主要以人工扎設草方格固定沙地并種植灌木林,于2013年動工,2019年完工。
治沙造林,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以水定綠、以水定林,這一理念已經深深根植于中衛人心中。
“我們對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進行統籌謀劃、一體推進,既要保護好人工治沙成果和天然沙生植被,還要分區、分類進行生態修復。”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劉榮國介紹,保護區根據位置、季節、樹種,采取因地制宜的生態修復方式。
比如,保護區在水資源較為豐富的沙漠邊緣地區種植喬木鎖沙,在水資源匱乏的沙漠腹地采用灌木、草本相結合的種植方式固沙,在包蘭鐵路等交通要道邊緣采用補種復種的方式提升造林帶質量和植被覆蓋率。如今,保護區擁有植物480多種、動物330多種,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
《中國自然資源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與沙漠纏斗過程中,中衛人對待沙漠的態度,從過去的不屈服,逐漸變得更自信從容。這種自信從容,源自幾代人取得的防沙治沙經驗,源自對沙漠不斷提升的科學認知,源自對治沙規律的把握和日趨成熟的應對之策。“沙漠生態治理+新能源產業”模式就是其典型代表之一。
沿著起伏的公路,《中國自然資源報》記者來到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光伏項目。在這里,上百萬塊光伏板鱗次櫛比,蔚為壯觀,板下草方格內綠意點點。
該項目負責人馬兆明介紹,光伏板距離地面約3米,為草方格治沙、植被種植乃至后期產業發展預留了空間。光伏板采用微控制器處理技術,可精確跟蹤太陽位置,提升發電效能約5%。
這個項目是以開發沙漠光伏大基地、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寧電入湘”工程重點配套項目。待到并網發電,項目可每年提供清潔電能18億千瓦時,能滿足15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這只是當地“點沙成金”的一個生動縮影。中衛市因地制宜發展“沙產業”,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努力走上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之路。
沙漠治理150萬畝、逼退騰格里沙漠25公里、治理區植被覆蓋率由不足1%提升至42%……近年來,中衛市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巨大轉變。而這背后,離不開科技支撐。
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緣的沙坡頭,曾因沙丘高度超百米而得名。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研究試驗站扎根在此68年,從風沙觀測、植物生理測定、土壤測定等基礎研究做起,創新提出了“以固為主、固阻結合”的鐵路沙害防治體系,有力保障了包蘭鐵路平穩運行60余年,獲評“全球環境保護500佳”。試驗站發明的“高立式沙障+草方格+旱生灌木”治沙方法,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近年來,隨著科研水平不斷提升,試驗站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高質量推進防沙治沙。“我們最新研究的人工生物土壤結皮固沙技術,極大提升了固沙效率,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科技助力。”在試驗站實驗室,研究員趙洋向《中國自然資源報》記者展示了培育在無菌水中的藍藻結皮,“天然結皮形成至少要10年,而采用我們的技術后,可極大縮短結皮形成時間,最快一年就可形成。”趙洋說。
除了生長速度快,藍藻結皮技術還克服了干旱地區水資源缺乏的問題。趙洋介紹,如果沒有降水或其他水源補充,藍藻結皮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而一旦有水源補充,藍藻結皮就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生長。
通過反復研究試驗,趙洋和同事們已篩選出7個固沙能力強、形成結皮效率高的藻種。再經過3個階段的培養,就能實現規模化生產,產品可加入營養液直接噴灑在沙地表層,或把藻種培養生成結皮碎片鋪到沙地里。
走出試驗站遠眺,黃河兩岸綠意盎然,游客乘坐羊皮筏子順河漂流,船工時不時吼上幾句小調,讓人不禁慨嘆西北風光的雄渾壯闊。生態變好了,沙坡頭成為聞名全國的旅游勝地,也推動了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治沙、到用沙、再到愛沙,中衛市將西北人的浪漫,注入沙漠生態旅游中。游客入住“星星酒店”,可盡情欣賞大漠繁星,感受別樣的詩和遠方;游覽“黃河宿集”,可感受駕駛越野車在沙漠飛馳的速度與激情……從黃沙遍地到綠意點點、詩意融融,一幅綠進沙退、人沙和諧的新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