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資源部對《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暫行辦法》兩部規章作了修改,明確了電子不動產登記證書證明的法律效力等。這無疑將更好地護航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等新型政務服務方式,助力“高效辦成一件事”。
不動產登記,關乎國計民生,是衡量營商環境的一塊重要“晴雨表”。今年年初,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明確了2024年度13個重點事項。其中,直接涉及不動產登記的就包括企業破產信息核查“一件事”和教育入學“一件事”。
實際上,各地不動產登記機構對于“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探索遠不止于此。近年來,“不動產+金融”“不動產+司法”“不動產+水電氣暖”“不動產+公證”等創新舉措的出現,原動力就是企業和群眾“進一個門辦成一件事”的實際需要,同時也是登記機構等部門“讓群眾少跑腿”的主動作為。
不過,進一步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不動產登記仍大有可為。一方面是實際需求的大量存在。因為不動產登記屬于典型的高頻、面廣、問題多的窗口業務,群眾確有現實需要。因此,登記機構要從心理、人才、硬件、制度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不動產+”類型持續增長和內容不斷深化的勢頭,以及在全國廣泛拓展的態勢。另一方面是具備良好的前期基礎。包括部門協作、信息共享等機制,服務模式和渠道等方面積累的經驗,以及專業扎實、積極作為的登記隊伍等。登記機構要利用和鞏固好這些已經具備的良好基礎。
不動產登記服務效能再提升,要牢牢堅持便民高效、改革創新、依法依規的原則。“高效辦成一件事”,初衷是便民高效。應聚焦企業和群眾涉及面廣、業務量大、辦理頻次高的不動產登記及相關業務,以“時間、環節、材料、跑動”的減少為目標,通過“線上+線下”最大程度地便民利企。
隨著不動產登記相關改革的深入,過去積累的問題逐漸暴露,加上實際情況不斷變化,都要求在推動“一件事一次辦”時創新工作理念和制度機制以推動改革,從而高效整合各部門資源,優化再造業務流程環節,推動窗口服務提質增效。在改革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依法登記、依規辦事,尤其是不能以不動產登記代替審批,“告知承諾+容缺辦理”須風險可控,同時強化審管銜接、聯審聯管,提升監管效能。
在“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等政務服務創新大勢之下,不動產登記“高效辦成一件事”還要求線上線下協同發力。線下辦事,應做到“只進一門”,與其他政務服務相協同,便于統一受理、一站式辦理;線上辦事,則要加快推進“一網通辦”,通過數字賦能、信息共享等,真正發揮大數據的優勢。
需要強調的是,規范化也是不動產登記必須堅持的方向。在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過程中,新的業務辦理模式、辦理流程不斷出現。各類新業務標準化跟得上,才能讓不動產登記在“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中行得穩、走得遠。(方黎明)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