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林業局、海洋局、地礦局聯合印發《廣西“人工智能+”自然資源“一張圖”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因地制宜推動人工智能賦能自然資源“一張圖”建設,打造部門之間、部門與市縣之間溝通協同的重要載體,增強業務聯動協同能力和智慧化水平,推動自然資源領域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高效支撐“兩統一”職責履行。
方案提出,以數據貫通、夯實底座、規劃上圖、管理上圖、場景應用為重點建設內容,建成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一張圖、一套數、一個平臺”管理體系,以“一張圖”建設為載體,為廳局融合提供技術支撐。緊扣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變革契機賦能“一張圖”建設,不斷提升自然資源數智化治理水平和人工智能賦能高質量發展要素保障水平,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自然資源管理。
方案明確,廣西“人工智能+”自然資源“一張圖”建設分3年推進,2027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設。建設內容囊括統一地理底圖、統一調查監測、統一產權底板、統一規劃、統一用途管制、統一執法督察、災害監測預警、統籌人工智能應用和平臺建設、加強綜合保障等9大重點任務59項具體工作。
其中,人工智能方面重點謀劃地類智能識別算法、不動產登記業務智能助手、“慧選+智批”、自然資源專題知識庫、數智耕保、AI+自然資源執法、時空智能集成創新應用生態、智能林木采伐管理、廣西智慧海洋監管服務平臺和人工智能找礦等10個應用場景。
到2025年底前,統一地理底圖建成,核心業務協同格局基本形成,部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上線試用;到2026年底前,全業務協同管理規則基本建立;到2027年底前,信創改造圓滿完成,“人工智能+”自然資源“一張圖”基本建成,人工智能建設有關成果在區內外推廣,高效支撐“兩統一”職責履行。
目前,廣西自然資源廳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已取得明顯進展:自然資源“慧選址”系統2.0版本已上線試運行,“智審批”助手已進入內部測試階段,并啟動不動產登記業務和自然資源專題向量知識庫建設工作。今年下半年,將重點優化地類智能識別算法,構建數智耕保應用場景,研發不動產登記業務智能助手和“智審批”助手1.0版本,通過重點打造若干好用、實用的人工智能自然資源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自然資源“一張圖”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