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共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全省自然資源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領會“四個重大轉變”“五個重大關系”和“六大戰略部署”,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全面把握、融會貫通、深入落實,按照“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自然資源工作定位,合力推進生態省建設,為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省貢獻力量。
堅持規劃引領,科學謀劃“和諧共生”文章。近年來,福建省積極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4.34萬平方公里,涵蓋了全省95%以上的重點保護動植物物種棲息地、7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在全國率先建立自然保護區數據庫,不斷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基本建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率先推行“陽光規劃”,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建設水平在全國排名前列。新征程上,福建將加快推進省、市、縣、鄉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科學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約束作用,出臺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實施細則,認真管控生態保護紅線準入情形,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守牢全省“兩屏一帶六江兩溪”的生態安全格局,擦亮“清新福建”金字招牌。
堅持保護優先,全力做優“福山福水”文章。近年來,福建省投入生態保護修復資金261億元,科學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實施藍色海灣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修復林地、濕地和廢棄礦山面積65萬畝,修復河道堤岸716公里,修復紅樹林、防護林1.2萬畝,清理互花米草13.7萬畝,修復岸線52公里,閩江、九龍江流域“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新征程上,福建將堅持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推進實施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快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扎實開展“十四五”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行動,加快推進永定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示范工程建設,打造生態修復福建品牌,持續鞏固全省生態優勢。
堅持節約集約,合力寫好“綠色發展”文章。近年來,福建省立足“山多地少”省情,不斷深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出臺節約集約利用政策制度33項,積極推進泉州低效用地再開發國家試點,有序開展“標準地”改革,每年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批而未供、閑置土地處置任務。福建以占全國1.3%的土地創造了占全國4.4%的生產總值,多次入選國務院大督查獎勵用地指標省份。新征程上,福建將深入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深化“一清單三保障”工作機制,落實“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要求,推動項目保障再聚焦、利用效率再集約、服務質量再提升。以泉州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節約集約示范縣、“標準地”改革、綠色礦山、“和美”海島建設等為契機,深化節約集約利用自然資源的制度創新、政策創新、技術創新,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繪就最亮麗的底色。
堅持先行先試,銳意譜寫“改革創新”文章。近年來,福建省持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試點走在全國前列,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等5項經驗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南平“森林生態銀行”等4個案例入選自然資源部典型案例,是全國入選數量最多的省份。新征程上,福建將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勇于探索、大膽創新,著力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大膽改、深入試,持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三江口濕地公園等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持續推進委托代理機制試點、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和平衡表編制等改革任務,深入推進三明、南平等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國家試點,努力推出更多有福建辨識度的改革成果,為全國自然資源領域和生態領域改革提供更多經驗。
堅持較真碰硬,堅決做實“生態安全”文章。近年來,福建省不斷嚴密制度建設,相繼實施省土地管理條例、礦產資源監督管理辦法等重要法規規章,創新開展“天地網”動態執法監管,實現全省陸域平均13輪監測、用海監測107期,完善土地衛片執法閉環管理機制,堅決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全省違法用地用礦問題總體呈下降趨勢,自然資源領域執法監管形勢總體向好。新征程上,福建將堅持嚴字當頭、動真碰硬,緊盯永久基本農田、自然保護地、圍填海等重點區域,健全完善“天地網”動態執法機制和重點礦山每日打卡巡查制度,認真開展省級自然資源督察,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對突出問題開展重點督導、集中攻堅,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遏制新增問題,落實與紀檢監察部門的常態化貫通協調機制,強化行刑銜接,有效增強對自然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的威懾力,筑牢全省生態安全屏障,讓綠水青山永為福建的驕傲。
掃描二維碼分享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