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市委、市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落實《上海市加強集成創新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做好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BEE)測評工作,現結合本市規劃資源管理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市場主體獲得感為評價標準,以高質量發展為根本要求,以落實國家戰略任務、提升國際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發展穩預期強信心為目標,進一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規劃資源審批和不動產登記改革,為持續營造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保障。
準確把握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新體系(BEE)的方法理念、底層邏輯和實踐要求,重點聚焦“獲取經營場所”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指標考核內容,將世行新的方法理念貫徹到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工作,從監管框架、公共服務、整體效率三個維度鞏固提升改革成效,積極做好上海參加世行、國家營商環境考核評估迎檢工作,全力保障優化營商環境各項任務落實。
二、對標世行指標深化改革
(一)優化不動產租賃、產權和城鄉規劃的監管質量
持續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優化不動產租賃、產權和城鄉規劃的監管質量,繼續強化對國內外企業土地使用權和租賃權、房屋租賃權和所有權的保障。開展房屋租賃合同登記,由租賃雙方當事人共同申請可將房屋租賃合同內容記載于不動產登記簿,有效保障租賃合同雙方合法權益,維護不動產交易安全。
繼續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在對規范性文件全面實行公平競爭審查的基礎上,結合《反壟斷法》和優化營商環境,嚴格審查限制市場準入和退出、增設行政審批等內容,進一步規范政府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為國內外企業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
繼續做好不動產租賃、產權和城鄉規劃法律法規的動態梳理、歸集及對外公開工作。進一步健全政策發布、解讀、宣傳三同步機制,堅持為國內外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提供公開透明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
(二)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信息透明度
圍繞企業建設全生命周期需求全面加強政務服務能力建設,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為優化營商環境賦能,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信息透明度。
加強不動產交易服務的協同性。上海已建成全市規劃、土地、建管、登記等統一集中管理的信息系統,以不動產單元代碼為唯一標識關聯地籍與不動產權,實現了不動產登記子系統與土地管理子系統的互聯互通。可實時獲取國土空間規劃和土地利用等相關信息,并可查詢追溯。不動產權證書具有唯一編碼,明確記載了土地出讓合同及規劃條件等相關信息,以保障不動產權益。
加強部門合作,提升服務協同性。依托市政府“一網通辦”平臺,優化房屋買賣“一件事”,登記與房管、稅務等部門加強協作優化流程,實現不動產交易、稅務、登記“一窗受理,并聯審核”。優化還清房貸“一件事”,登記部門聯合銀行等相關部門實現還清房貸“全程網辦”智能秒批。優化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聯辦過戶“一件事”。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不動產抵押登記“不見面”辦理服務;與法院聯合實施不動產查封登記“網上辦理”。提高不動產在線信息的可用性。加強不動產登記信息公開和信息共享,通過市政府“一網通辦”平臺、“隨身辦”APP、自助終端等途徑,個人和企業用戶可查詢全市范圍不動產登記信息,提供“坐落查房”“以圖查房”應用,便捷獲取不動產自然狀況、權利狀況和地籍圖等信息。可查詢非住宅且權利人為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的不動產權利信息,個人可通過“我的不動產”查詢名下不動產信息。
優化專欄信息發布。提供不動產登記相關政策和解讀,發布收件要求、辦理時限、收費標準等信息,提供盡職調查所需信息集成查詢服務,提供官方統計的不動產登記案件數量。申請人可實時查詢案件辦理環節進度和所用時間,可對各環節服務作出好差評。完善地籍測繪與登記等糾紛的獨立投訴渠道。
加強建筑許可在線服務的可用性。在依托“一網通辦”平臺實現工程建設項目政務服務事項在線申報、受理、審批、制證,在線通知的基礎上,通過數字化賦能,進一步提升規劃資源審批的智能化水平。深化“兩個免交”,鞏固提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好辦”“快辦”改革成效,推出建設項目規劃土地意見書等更多“好辦”“快辦”事項。進一步開展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不動產登記等高頻事項的智能引導、智能申報、智能預填、智能預審等服務。依托“隨申辦”企業云,實現企業對個人的授權代辦,推進設計方案、工程規劃許可證延期事項接入移動端。升級工程建設項目電子報建標準,逐步實現基于報建圖形的指標核算與比對。
加強建筑許可制度的協同性。在依托市“一網通辦”平臺統一單部門事項辦理入口、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程網辦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交換、智能審核比對、協同操作等機制,強化市區聯動業務協同。鞏固提升規劃資源信息系統集成融合成效,進一步推進規劃、土地、項目審批、測調、登記業務貫通。完善多規合一“一張圖”(GIS)國土空間信息系統,在市、區各級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間共享“一張圖”數據,以促進項目前期研究、簡化建筑許可辦理流程。
加強建筑許可信息的透明度。公開辦理建筑許可相關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公開獲取經營場所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的基礎上,繼續依托“兩頁”精準推送各類惠企政策文件、豐富“一企一檔”檔案信息,打造政策解讀、精準推送等全流程政策服務,提升政策服務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三)鞏固并提升獲取建筑許可的便利度
鞏固提升建筑許可改革成效。在以“多規合一”為基礎實現用途管制“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強項目施工與規劃用地審批銜接,制定集成化、系統化改革方案,推進工程建設領域一體化改革。取消樁基工程規劃許可證,方案批復后建設單位即可開展地塊基坑維護和樁基施工。選取城市更新類項目、科教文衛類項目、“五個新城”“南北轉型”區域內項目,積極開展建筑師負責制試點,完善建筑師負責制政策體系,授權責任建筑師組織專家開展相關評估評審。
持續推進區域評估,簡化或減少單個建設項目相關專項評估評審。在落實交通影響評價、水資源論證、水土保持方案審查、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雷擊風險評估、地震安全性評價等評估評審事項基礎上,研究擴大區域評估的事項范圍,探索納入能源消耗評估和環境影響評估。健全工作機制推進區域評估成果應用,跟蹤已開展區域評估地塊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評估評審情況。將各評估事項相關出臺的政策文件、技術標準、評估報告要求等內容,公布在局門戶網站“企業獲取經營場所專欄”內。成片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過程中,同步啟動區域評估相關事項研究,評估結論應與控制性詳細規劃做好銜接。各區政府、相關管委會、五個新城等實施主體進一步推進區域評估,在城市規劃確定后、土地出讓前完成。臨港、張江等重點區域要在推進區域評估方面實現引領示范。
繼續深化“用地清單制”改革,提升地塊開發建設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各區規劃資源部門推進區域評估和用地普查事項的成果應用,在土地供應前通過出讓征詢,匯集用地現狀普查和區域評估評價資料,匯總技術控制指標和建設要求,并納入土地出讓公告及相關附件材料中,向企業提供清晰、明確的地塊開發建設條件和政府部門管理要求,實現用地單位拿地后即可開展報批報建工作。同時,通過優化土地出讓征詢,明確開發項目市政管線接入條件,逐步實現提前告知開發企業相關區域市政公共設施接入現狀,進一步縮短建設周期。臨港、張江等重點區域要加大社會投資項目“用地清單制”創新力度,提升企業拿地到項目建成使用的全過程服務水平。
鞏固提升“多測合一”改革成效。在本市房建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全面實行“多測合一”改革的基礎上,升級完善“測算合一”系統功能模塊,在規劃許可階段試點推行分層、分幢產權面積計算,切實推動符合“測算合一”條件的項目全面實施。研究推進公路道路類交通線性工程“多測合一”技術規程和相關試點工作。加強成果共享互認,推動各主管部門在線調取“多測合一”成果。加強“多測合一”成果質量監督檢查,加快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擴大竣工驗收“一證多驗”適用范圍。在疫情防控等應急工程、重大產業項目適用“一證多驗”的基礎上,將之前涉及民生的公共項目擴展至所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
(四)鞏固并提升不動產登記的便利度
深化不動產登記“全·網·通”服務改革。設立企業服務專窗,企業間不動產轉移登記一個環節、90 分鐘、當場繳稅、當場辦結。網上申請房屋買賣登記“立等可取”,可選擇當場繳稅、當場領證,或先領證,后網上繳稅。
持續推出不動產登記便利措施。落實收件“兩個免于提交”和電子證照應用;推行交易、稅務、登記“三表合一”信息綜合采集;稅費和登記費網上一次收繳,后臺自動清分入賬(庫);深化應用不動產電子權證,推出自助打證或EMS送達紙質權證服務。持續推出智慧好辦服務,提高服務便利度和群眾滿意度。
(五)推進市政公共基礎設施聯合報裝
完善水、電、氣、網(寬帶)聯合報裝工作機制。在企業通過聯合報裝機制報裝“水、電、氣、網”后,同步完成信息接收,做好管線單位通過“挖掘道路一件事”報送相對應許可事項的審批工作。
繼續優化“挖掘道路一件事”。在本市外環外不跨路、外環內不超過50米且不跨路的項目開展“挖掘道路一件事”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接入項目范圍,逐步實現所有“一般市政管線接入項目”全部納入“挖掘道路一件事”的目標,優化審批操作流程,減少報送材料,提高審批效率。
建立公用設施管線的共享數據庫和地理信息系統。在完成全市的燃氣、上水、排水等專業管線數據的匯交入庫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并不斷完善囊括不同公用設施管線的共享數據庫。開發建設市政管線地理信息系統,沉淀管線的規劃、方案、跟測、竣工等各階段數據,推進市政管線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制定管線數據應用規則,通過“一網通辦”向相關職能部門、管線權屬單位、相關企業等不同公用設施管線需求方提供管線信息服務。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區規劃資源部門應按照本實施方案明確的工作任務,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工作落實,鼓勵試點創新工作。涉及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加強溝通協作,建立定期研究協調、定期調度推進、上下聯動“市區一體”的工作機制,形成改革合力,確保各項改革任務順利推進。
(二)強化法制保障
加快法規文件的制定、修訂和定期清理,為集成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立法支撐和制度供給。加快修訂《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落實《上海市不動產登記實施辦法》修訂的立法調研工作。
密切跟蹤改革政策的實施成效,為集成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實踐支撐。及時掌握和分析規劃資源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文件的應用情況,歸納總結實施成效與存在問題,進一步指導后期政策評估和動態調整。
(三)規范行政執法
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制度,提高行政執法透明度和公信力,規范行政執法權力運行,打造透明、規范、公平的法治環境。
嚴格落實《規劃資源領域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開展“有溫度的執法”。對輕微違法行為免予行政處罰,采取批評教育、指導約談等措施,減少和降低市場主體因行政處罰而帶來的誠信制約等負擔。
(四)加強監督考核
構建與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加強對各項改革舉措的監督考核。將實施方案的工作落實情況列入年度業務綜合考評的核心事項,細化量化關鍵環節和重點任務的考核指標,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兼顧指標水平和企業感受、政策落實和工作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考核方案。
(五)加強宣傳引導
市、區規劃資源部門應廣泛運用線上線下平臺,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優化營商環境和涉企政策宣傳解讀活動,提高營商環境政策的覆蓋面和可及性。持續總結優化營商環境實踐經驗,加大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展情況、典型案例和先進事跡的總結推廣和宣傳報道,為順利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