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前在地里密密麻麻地種樹,若對補償不滿意,農民就會以數目不對為由,讓征地人員來回數,以此來多要補償,卻耽誤了工程上馬。這樣的情景,很多地方國土資源部門都遇到過,卻無計可施。而每數一棵樹,就系上根紅繩,直觀又直接,農民心服口服。想出這個辦法的人叫周浩,是黑龍江省綏化市國土資源局統(tǒng)一征地工作站副站長。
在周浩的帶領下,工作站里的年輕人想出了很多農民容易接受的工作方式,綏化市征地工作局面迅速打開。2010年,哈伊、哈黑兩條高速公路征地約455.55公頃,涉及被征地農戶4300多戶,補償費1.2億多元。如此大的工作量,卻從來沒有出現過誤量、誤算、誤補,創(chuàng)造了綏化市年度征地無上訪的紀錄。
很難想到,周浩此前只是局里的一名合同制職工。他的破格提拔,得益于綏化市局開展的一項管理創(chuàng)新——以“雙建、雙優(yōu)、雙保、雙評、雙樹”為主要內容的“五雙工程”。
周浩的個人經歷以及統(tǒng)征站的工作成效,只是“五雙工程”的一個縮影。這樣的變化,如今連“五雙工程”的設計者、綏化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孫曉輝都意想不到:僅用不到3年時間,綏化市國土資源系統(tǒng)已成為領導有力、群眾滿意、人心思進、蓬勃向上的優(yōu)秀集體,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五雙工程’剛開始只被當做階段性工作,如今已成為全市國土資源工作的總抓手。它更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一種精神,成為管理創(chuàng)新的發(fā)動機。”孫曉輝對記者說。
管理創(chuàng)新,被現實逼出來的選擇
2008年6月,從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崗位上調任綏化市國土資源局擔任局長,孫曉輝躊躇滿志。但他知道,作為后發(fā)展地區(qū),綏化經濟社會發(fā)展剛剛駛入快車道,保發(fā)展、保紅線任務十分艱巨。僅2009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確定的經濟發(fā)展目標,就有40余個重點工業(yè)項目、100余個重點民生項目、20余個重點農田水利項目等著落地。
旺盛的用地需求,導致每年用地指標缺口很大。但解決指標不足的問題,不能指望占用耕地。“綏化是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全市糧食總產量占全省的1/4。保住肥沃的黑土地,就是在保護糧食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保護綏化人的命根子。”這在綏化局,早已成為共識。
既要保證項目落地,又不能去蠶食耕地,綏化國土人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但對當時的綏化國土資源系統(tǒng)來說,這還不是最大的難題。當時,綏化市國土資源系統(tǒng)1000多名工作人員當中,專科以上學歷的只有40多人。而且,由于地域相對閉塞,在“大鍋飯”的體制下,多干少干一個樣,人心渙散,不思進取。“這樣的人員素質和工作環(huán)境,哪能指望破解‘兩難’命題!”孫曉輝看在眼里,急在心頭。
2009年4月,綏化市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進入分析檢查階段。借此機會,綏化市國土資源局征求市委、市政府領導以及離退休干部、社會各界人士對國土資源工作的意見。
結果很快反饋回來: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高;服務滯后、行為不規(guī)范;保障經濟發(fā)展與維護資源管理秩序的矛盾解決不好;工作作風不實、干與不干一個樣;縣(市)國土資源局管理存在“重于干部任免,懈于隊伍管理,難于工作管理”。看到這樣的評價,孫曉輝如芒在背。用他的話說:“讓人戳著脊梁骨的感覺不好受,得盡快想辦法改變現狀。”
“國土資源系統(tǒng)在干部隊伍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發(fā)展、樹立國土資源隊伍形象上,要有一個總的抓手,來統(tǒng)領各項工作,變分散管理為集中管理,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回想起當年的想法,孫曉輝記憶猶新,國土資源部提出了‘雙保工程’,省國土資源廳又提出了管理創(chuàng)新的要求,要把握住機會,以‘雙保工程’為核心,全面加強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于是,有了‘五雙工程’的雛形。
與局班子成員多次研究之后,大家統(tǒng)一了意見,“先搞起來,看看效果再說。”
于是,在2009年5月的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第二階段動員大會上,綏化市國土資源局正式提出了開展“五雙工程”建設:“雙建”,加強班子建設和隊伍建設;“雙優(yōu)”,優(yōu)化環(huán)境,優(yōu)質服務;“雙保”,保經濟增長、保耕地紅線;“雙評”,工作目標考評和干部效能測評;“雙樹”,干部樹形象、部門樹威望。
“‘五雙’工程牽住了牛鼻子,從提出的那一刻起,綏化市國土資源系統(tǒng)改頭換面的變化,也就此開始。”作為綏化市國土資源局的“四朝元老”,現任局黨組副書記湯洪安對記者說。
提綱挈領,整合所有管理條塊形成總抓手
“思想引領行動,創(chuàng)新決定作為。”在綏化局,這是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有這樣的感悟,是在新時期巨大的壓力下,苦苦探索的結果。
“既要保經濟發(fā)展,又要保耕地紅線,很多地方的國土資源部門都在夾縫中生存,受夾板氣。但事在人為,關鍵問題上要總是‘塌鴨子’,‘雙保’就是一句空話。”孫曉輝說話直來直去,要想頂住壓力,改變現狀,就得把干部的精力、能力、動力、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來。不靠思想引領,不靠創(chuàng)新突破,還走老路,死路一條!
其實,在“五雙工程”方案出臺之前,綏化局就確定了“根在解放思想,重在勇于實踐,關鍵在于突破常規(guī)定式,落腳點在于破解難題”的基本思路。正是基于這個思路,“五雙工程”才得以破繭而出,并順利推進。
記者發(fā)現,“五雙工程”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例如,以人為本的“雙建”工程是國土資源工作的基礎;以服務為本的“雙優(yōu)”工程是國土資源工作的保障;以發(fā)展為本的“雙保”工程是國土資源工作的核心;以效能為本的“雙評”工程是國土資源工作的手段;以形象為本的“雙樹”工程是國土資源工作的目標。
“原來工作不得力,卻不知從何抓起。現在有了‘五雙’工程,將國土資源管理全部條塊內容進行充分整合。有了這個總抓手,提綱挈領,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綏化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兼紀檢組長王莉華說。
一個很好的例證是,通過“五雙工程”的深入推進,有效加強了市局對縣級國土資源部門的管理。此前,綏化市各縣(市)國土資源局的狀況參差不齊,有的縣局混亂不堪。這種狀況,一度引起了縣領導的重視。但當時市局對縣局的管理,除了目標考核之外,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五雙工程”借助“風箏原理”解決了這個難題。方案下發(fā)到各縣(市)局,市局又確定黨組成員分別對各縣(市)局的包保責任。同時,推行新的考核辦法,“五雙工程”設分值200分,進行單獨考核,與工作目標考核分值合計為最終成績,提高了縣級國土資源部門的工作標準。
對這些系統(tǒng)內存在的諸多問題,綏化局黨組有著深刻理解,“從本質上來說,問題無非有三個:一是人的問題,二是業(yè)務問題,三是機制與制度的問題。‘五雙工程’,正是為了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
據了解,綏化局在制定工作方案時,就明確提出了“五雙工程”的任務目標:通過 “雙建”工程,實施黨組推薦、科室推薦、群眾推薦和筆試、面試、政績考核“三推三考”的選任干部方法,采取中心組學習、干部集訓、請進來走出去、周五固定學習日等方式,提高各級干部素質,切實解決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高的問題;通過 “雙優(yōu)”工程,建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工作模式和流程標準,實施并聯(lián)審批、程序疊加、滾動掛牌、先行預審等辦法,建立國土資源政務大廳,實現惠民便民“一站式”服務,優(yōu)化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提供優(yōu)質服務,切實解決服務滯后、行為不規(guī)范的問題;通過 “雙保”工程,出臺《服務地方經濟發(fā)展用地二十一條》,使服務經濟發(fā)展的內容更加具體,職責更加到位,建立以共同責任、社會監(jiān)督、依法問責為內容的責任體系,切實解決經濟發(fā)展與維護資源管理秩序的矛盾問題;通過“雙評”工程,全方位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確立兩大責任目標考核體系,確定具體量化和針對性強的五項大目標、一百個專項分目標,對全系統(tǒng)干部職工實施定崗定責,開展干部績能測評,實行年終個人工作述職及測評打分,來推動工作效能的提高,切實解決工作作風不實、干與不干一個樣的問題。
“既融入了目標評價體系,也構筑了工作導向機制;既有對干部個體的衡量,也有對班子集體的考量,還有對一線實戰(zhàn)的檢驗。當初在制定方案時,我們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湯洪安說。
苦練內功,贏得社會各界廣泛認同
“五雙工程”開展之后,想事、謀事、干事、成事的濃厚氛圍在系統(tǒng)內迅速形成。
很多國土資源局都把政務大廳當做形象工程來抓,最終流于形式。綏化局沒有走這條路,“將土地二級市場一切辦理事項所涉及的相關科室都集中在政務大廳,變過去群眾一個科室一個科室跑的串聯(lián)式服務為政務大廳集中辦理的并聯(lián)式服務,不僅方便群眾辦事,更可以降低廉政風險。”
于是,綏化局在經費中擠出100多萬元,通過加強領導、調配人員,反復實踐,讓政務大廳形成了以督辦制度、聯(lián)席會議制度為代表的管理體制,建立了以土地登記、建設用地網絡審批為代表的管理系統(tǒng),局內所有審批事項都在政務大廳統(tǒng)一受理,統(tǒng)一辦結。
轄區(qū)內的群眾和企業(yè),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綏化市長江包裝有限公司是個年產值8000多萬元的龍頭企業(yè)。與記者聊起 “五雙工程”時,總經理殷良軍還是第一次來到國土資源局的大樓里。“以前都是派公司相關負責人來辦手續(xù)。只要手續(xù)齊全,以前一個月才能辦好的事情,現在幾天就能辦好。國土資源局還經常派人到公司來,提前了解用地情況,告知所需手續(xù)。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那就是:事好辦、人好見、服務真。”
正是在這樣的干勁下,綏化市國土資源系統(tǒng)在保障經濟發(fā)展的同時,耕地保護也取得突破。
今年,綏化市年度建設用地指標只有341公頃,缺口2/3。“我們采取各種辦法,保障了全部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孫曉輝說,“更提升了對財政貢獻的支撐能力。目前,全市實現地產收益11.2億元。”
也正是通過實施“五雙工程”,耕地保護實現了突破。今年以來,綏化市通過開展土地整治,使全市耕地保有量始終保持在168.4萬公頃以上,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44萬公頃,保護率達到85.5%。
“海倫市不僅被國土資源部和農業(yè)部評為基本農田保護先進集體,還為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qū)建設打造了樣板。慶安縣曙光村首開了全省村屯土地整治項目的先河。”海倫市國土資源局局長路洪民補充說。
“五雙工程”不僅讓綏化市委、市政府贊賞有加,在市直各部門加以推廣,更因為與國土資源部開展的諸如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雙保”工程、創(chuàng)先爭優(yōu)、兩整治一改革等活動相得益彰,在系統(tǒng)內也成了品牌。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領導甚至部領導,都聽過孫曉輝作的專題報告。
也正是通過開展“五雙工程”,有效地提高了綏化市國土資源部門的社會聲望,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2009年,綏化市國土資源局一舉跨入省級文明單位行列;在“五型”機關創(chuàng)建和作風建設年活動中,分別獲得了標兵和先進單位殊榮;連續(xù)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實績突出單位和服務地方經濟發(fā)展先進單位;局機關黨委今年被評為全市優(yōu)秀基層黨組織;2010年,該市國土資源系統(tǒng)10個單位全部進入了“關注民生、服務發(fā)展群眾最滿意最佳單位”行列,創(chuàng)造了歷史。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