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員服務,做好企業“聯絡員”
取信于民,方能聚企興業。龍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始終堅持政務誠信,依法行政,在服務企業上錨定助企發展導向,公開向社會和企業做出政務誠信承諾,建立以科級干部為主體的“企業服務專員”隊伍,促進了企業發展。一是暢通聯系,當好政府和企業的連心人。建立與企業負責人、聯絡人暢通可靠的聯系渠道,保證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結合企業所處行業,主動送針對性強的利企惠企政策上門,引導企業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每逢重大涉企政策出臺之際,特別是出臺自然資源方面的政策后,138名“大小微企業服務專員”都在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的基礎上到相關企業進行宣講,有力打通了政策到企業最后“一公里”。二是助力發展,當好企業貼心人。堅持深入一線調研,問題在一線解決。下大力破解企業反映集中的土地要素保障方面存在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主動介入項目選址、用地條件等全部環節,實行“全過程服務”。得知包聯企業山東龍口博瑞特金屬容器有限公司在項目建設中遇到的不動產權方面的問題后,局主要負責同志帶領相關業務科室直奔項目現場進行調研,現場研究解決對策,為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僅用三天就解決了企業項目落地的難題,贏得了企業的信任。三是構建“親”“清”政企關系,當好政府形象代表。企業專員嚴守工作紀律,不給企業添麻煩、增負擔,不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到依法行政、守信踐諾,增進對企業服務專員的信任和理解。
二、專窗服務,做好企業“服務員”
始終聚集“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大力開展“減證便民”創新行動,努力打造“要素跟著項目走”的“信用承諾+標準地”龍口模式,積極推行減證辦、信即辦,努力從制度層面解決企業經營場所獲取存在的證明材料多、手續繁等問題,對服務流程進行再梳理、再優化,為企業設立服務專窗、明確服務專員,建立企業需求快速響應機制,全程做好“保姆式”服務,持續推動“一件事一窗辦”“一次辦”“馬上辦”“預約辦”,把行政審批服務從“能辦”“可辦”向“好辦”“易辦”轉變,會同相關行政審批部門協調聯動,一次性告知審批流程、事項、意見、要點和要求,主動介入項目選址、用地條件等全部環節,實行“一次性服務”“全過程服務”。在不動產登記服務過程中,實行24小時自助查詢和打證服務,為企業、群眾帶來“8小時”外的便利。下大力解決財產登記全過程堵點、痛點問題轉變,將財產登記的全部10大類、81項業務流程一一理順優化,顯著提升了服務對象的辦事體驗。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并行辦理”,實現了“進一個門、交一套資料、只跑一次”的改革目標,登記時長壓縮至1個工作日內辦結,抵押登記等業務實現即來即辦,一般登記業務1小時辦結。
三、專班服務,做好企業“護航員”
對市級重點項目實行專班化服務,從項目初始選址階段直至落地施工,提供全流程、全時段的貼心服務。通過從規劃、不動產、耕保、利用等科室單位精心抽調的專業人員組建,確保為項目提供專業、細致的服務,推動市級重點項目順利落地,助力城市經濟發展。2023年以來,批復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及島外毗鄰區建設16個項目規劃方案,積極指導相關地塊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報批,完成57項修建性詳細規劃并批復實施,審查上報7項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具81項《規劃條件》《規劃要求》,出具了相關鎮街光伏發電、工業園等項目用地規劃意見70余項;為34項目保障土地指標796畝,為22個項目以“承諾制+標準地”模式進行供地,實現四證連發、拿地即開工。
同時,以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評價結果應用為支撐,探索龍口特色的專線服務。以不動產登記信息歸集上傳為基礎,將全市56萬條不動產登記相關信息共享至龍口市信用中心“信用龍口”平臺,實現了不動產登記數據的網絡共享、應用查詢。針對年輕群體喜歡網上辦事的特點,努力推動科技支撐財產登記工作創新,下大力推進“互聯網+不動產”整合發展,探索形成了“互聯網+不動產+抵押”服務模式,服務對象不動產抵押及抵押注銷業務直接線上申報、網上審核,在農業銀行龍口支行等28家銀行可實現抵押業務“一站式”辦結,年均辦件達10000件以上;通過“不動產+公證”服務模式,將不動產登記窗口延伸至公證處,實現涉公證不動產登記業務直接在公證處辦理,切實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通過“互聯網+不動產+法院”服務模式,在龍口市人民法院開通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數據接口,實現不動產登記信息的互通共享,服務對象線上辦理查(解)封業務,將傳統的窗口式協助執行方式轉變為信息化的網絡協助,顯著提升了辦案速度。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