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楚雄彝族自治州獲批建設用地1.36萬畝、臨時用地1.68萬畝,全州列入省級重大項目用地保障率為92.06%,排名全省第1位,在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工作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威楚經驗”。
突出需求導向,精準統籌優化資源配置。構建統籌協調機制,組建重大項目用地保障工作專班,打破信息壁壘。專班一方面聚焦重點產業與重大項目特點,精準把握用地需求、“量體裁衣”制定供地方案;另一方面按季度動態更新項目臺賬清單,精準導航,確保土地資源有序流向最急需的項目,堅決杜絕浪費與錯配。
深化流程再造,合規高效加速項目落地。將用地保障流程視為項目推進的“生命線”,對項目選址合理性審查、用地計劃兜底保障、耕地占補平衡落實、用地報批與供應、產權登記辦理等全流程各環節進行精雕細琢,通過“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提質量、提效率、提速度”,為項目審批裝上“加速器”。
堅持項目至上,明確責任強化協同推進。強化各地各部門協同合作,實行掛圖作戰,明確各方責任,構建起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確保項目前期工作萬無一失。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開辟用地報批綠色通道,實現即報即審即批,大幅縮短重大項目落地周期。
憑借著這些務實舉措,楚雄州實現50個風電光伏項目、元謀至大姚(新街)高速公路、石油儲備庫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和各縣(市)園區、城鎮、村莊建設用地應保盡保,跑出重大項目用地保障“加速度”,成為全省強化自然資源管理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下一步,楚雄州將不斷鞏固拓展既有優勢,持之以恒、深耕細作,以更加堅實的土地要素保障推動重大項目更快落地開花,持續點燃更多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