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本年度首宗工業標準地以2778.4萬元掛牌成交。該地塊將用于建設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重大新能源項目,建成后將為當地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
“今年1~5月,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比例達61.2%,為重大項目落地創造了有利條件。”云南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為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近年來,云南以試點先行的方式,全力推進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改革,進一步提高土地供應效率,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工業項目落地達效。
具體措施包括:明確事前標準,創新工作模式,促進高質量發展。云南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云南省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改革工作指引》,形成全過程管理操作圖,擬定符合云南實際的彈性控制指標區間,正向激勵引導企業,將節約集約、節能減排擺在突出位置,切實把好項目準入關。該廳積極打造工作新模式,將“單個項目評估”轉變為“區域整體評估”,將“企業付費評估”轉變為“政府買單評估”,為企業用地節省了時間和資金成本。
注重事中承諾,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云南探索把政務服務貫穿“標準地”出讓全過程,鼓勵各地探索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相結合,切實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推行不動產權證書等“多證同發”。通過流程再造、部門聯動等方式,實現工業用地出讓前置審核、并聯審批,全面提高審批效率,推動部門職能由審批向服務監管轉變。
昆明市安寧產業園區在推進“標準地”出讓過程中試行“店小二服務”,在意向申請“標準地”供應的企業項目獲得準入后,當地自然資源部門全程參與、積極協調,為企業節省用地審批時間。
強化事后監管,建立信用評價體系,保障節約集約用地。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建立工業項目“標準地”聯動監管體系。項目通過達產復核驗收后,由政府相關部門按照畝均效益綜合評價進行監管,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探索建立“標準地”企業投資項目信用評價體系,作為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重要參考條件。加強信用約束,通過優中選優等方式,從制度上監督企業履約,有效防止土地閑置和低效利用,促進節約集約用地。
自2023年以來,云南省級以上開發區出讓工業項目“標準地”130宗、面積15050.72畝,“標準地”出讓面積占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用地實際出讓面積的31.46%。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