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圍繞用地用林用草聯動審批改革,堅持“邊學習、邊調查、邊研究、邊推進”,在全省率先印發《資陽市用地用林用草合并審批工作方案(試行)》,實現“機制、流程、清單、系統”的全方位突破。截至目前,已完成市級審批農轉用、臨時用地聯動審批19宗893畝,為全省聯動審批改革提供了“資陽經驗”。
一是主動謀劃建機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其作為優化營商環境、保障項目落地的關鍵舉措。資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動作為、不等不靠,通過系統學習山東、江蘇等地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于今年3月正式印發工作方案,創新構建“七個一”用地用林用草聯動審批模式,明確責任分工、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并在全市范圍內快速推進,確保聯動審批工作有序開展。
二是靶向攻堅減負擔。聚焦項目審批堵點難點,先后深入項目一線及縣(區)開展調研座談15次,全面收集梳理制約聯動審批的問題24個,已解決16個,向省廳反饋問題8個。依托重大項目“保姆式”服務機制,組建專業團隊現場指導統一組卷,重點攻克數據融合、資料整合等關鍵問題,確保報件材料符合審批標準,推動審批材料精簡40%以上,大幅減輕企業工作負擔。
三是信息賦能提效率。以資陽市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為支撐,升級改造形成覆蓋市、縣、鄉三級的用地用林用草聯動審批模塊,將項目申報、材料審查、意見反饋等全流程遷移至線上,實現各級審批人員“同一平臺協作、并聯同步審批”。以成達萬高鐵臨時用地審批為試點,完整跑通線上審批流程,平均審批時長縮短至7個工作日,提速60%,審批效率顯著提升。
四是深化改革添舉措。以“減材料、少跑動、優服務”為目標,探索將項目用地踏勘論證報告、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土地復墾方案等多個報告(方案)逐步形成一個綜合性報告,實現“一次編制、多方認可”;積極構建土地復墾復綠共同驗收機制,合并編制、一并報批臨時用地用林土地復墾和植被恢復方案,到期恢復后開展聯動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