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結合近年青島市海洋經濟標準化發展經驗成果,收錄海洋及相關產業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省地方標準目錄862條,分產業分層次構筑起海洋及相關產業標準體系框架。這是青島市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進行的有益嘗試,有利于推動海洋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為青島市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提供標準支撐、賦予標準動能。
海洋標準化是國家標準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標準也是海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所謂標準體系是由一定范圍內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通常由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明細表構成,由多個具有不同功能類別的標準組成。新國家標準《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0794-2021)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志著海洋經濟統計工作邁入新階段。
據了解,《框架》依據這一新國標和相關行業標準而制定,將海洋經濟分為海洋經濟核心層、海洋經濟支持層和海洋經濟外圍層,層以下依據“簡化、統一、協調、優化”的原則設置海洋產業、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務、海洋上游相關產業、海洋下游相關產業5個子體系,將有關標準成果分類歸入,收錄各個層面標準862條,基本做到海洋行業全覆蓋。《框架》還涵蓋了海洋生態保護、現代海洋產業等領域,理順了正在制定中和有制定需求的標準項目,為后續市級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的研制提供基本導向、預留發揮空間,實現了穩定性和前瞻性的結合。
據不完全統計,《框架》收錄的各類標準中,由青島有關單位主持或參與制定的數量達到220余項,占總數的25%以上,充分顯示了青島市在海洋科技標準領域實力。這一標準體系框架突出青島市海洋的優勢和特色,按照最新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劃分標準,為全市海洋標準化工作提供基本遵循,有助于提升現代海洋綜合管理能力。
記者了解到,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牽頭制定的首項海洋調查領域國際標準《海底區海洋沉積物調查規范-間隙生物調查”》已獲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準發布,標志著我國海洋調查技術標準國際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承擔了2021年山東省海洋經運行監測與評估標準化試點,統一規范市區兩級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標準,將為山東省海洋經濟統計調查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