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喜訊頻傳。近日,山東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以下簡稱“地礦三院”)繼承擔的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區地質調查井(新蘇地1井)順利終孔后,又接連中標中國地質科學院甲瑪銅多金屬礦床3000米科學深鉆、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毀損山體生態治理修復等一批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項目。該院在探索推動自身發展與滿足社會需求更加契合的道路上,腳步更加堅實,創造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著力科技創新 鍛造鉆探品牌
地礦三院地質鉆探具有傳統優勢,小口徑鉆探技術水平一直位居國內前列,“超深、超斜、超難”的“三超”品牌享譽全國?!吧綎|萊州西嶺金礦區ZK96-5孔”終孔深度4006.17米,被譽為“中國巖金勘查第一鉆”,保持著多項全國乃至亞洲紀錄;西藏羅布莎LSD-2號孔首開我國高原科學鉆探先河,終孔深度1853.79米,創造了青藏高原鉆探孔深最新紀錄。
進入新時代,地礦三院牢牢把握山東省地礦局“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全面培育事業發展的新動能和核心競爭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用于人才、技術、裝備和實驗室建設,以科技之火引爆創新發展源動力,鍛造山東地礦三院鉆探的金字招牌。積極推進院校融合、院所融合,加強科研攻關,提高科研成果質量;培養和涌現出“全國技術能手”、“曹國權地質科技獎”等一批科技攻關人才;承擔的原國土資源部《淺海地質鉆探技術規程》,填補了國內淺海地質鉆探領域相關規范空白;自主研發的海上鉆探平臺系列產品,完成了國內首個海上煤炭勘探項目—龍口北皂、梁家煤礦,探獲了國內最大的單礦體金礦床——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利用自升式淺海鉆探平臺“探海1號”成功完成“南黃海大陸架科學鉆探CSDP-2孔”,終孔孔深2843.18米,創造世界海洋地球科學鉆探全取心孔深最深紀錄;完成了國內陸地3000米和4000米鉆機試驗和批量應用,目前正在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5000米智能地質鉆探技術裝備研發及應用示范”項目。
該院近日中標的青藏高原甲瑪銅多金屬礦床3000米科學深鉆項目,是繼羅布莎科鉆后承擔的又一重要深地項目,項目地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鉆孔更深、環境更復雜、難度更大,對隊伍的綜合素質的要求幾近苛刻。通過該院施工,將建立起青藏高原地區斑巖成礦系統首例3000米科學研究及探礦鉆孔,詳細揭示3000米以淺的蝕變與礦化信息,為成礦理論研究及勘查模型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發揮特色優勢 拓展業務領域
2018年,地礦三院進一步理順發展思路,提高政治和市場雙重站位,聚焦國家能源戰略、深地探測計劃,對接各方需求,突出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和區位優勢,堅定不移地走融合發展、轉型發展和創新發展新路子。
經過幾年的艱苦探索,地礦三院能源鉆探施工從摸索學習逐步進入提升收獲階段。2018年,該院針對新疆、東北、西南、華南等不同地域地質條件和自然環境開展技術攻關,成功實施油氣地質調查井10口,其中參數井2口,總結出一系列差異化工作方法,逐步成為國字頭單位重要的油氣鉆探施工力量。
地礦三院在承擔中國地調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天山-西蒙重大油氣基礎戰略選區調查鉆探工程施工中,有效解決了復雜地層鉆探、惡性漏失、坍塌掉塊等關鍵技術問題,全井段遵照石油鉆井行業標準進行綜合鉆進錄井,支撐隨鉆科研工作有效開展。日前該項目順利終孔,終孔孔深2882.05米,為北方新區新層系油氣調查取得新發現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該院施工的廣東省惠州市惠熱1井干熱巖科學參數井,終孔孔深3009.17米,井底最高溫度為127.7攝氏度,自噴涌水量100立方米/時,井口溫度超過100攝氏度,成為廣東省鉆孔最深、水溫最高、自噴流量最大的地熱勘探井。施工中針對高溫地熱井身結構設計、高溫鉆井液和高溫固井等關鍵問題,形成了一套高溫地熱鉆探地質調查技術方法體系,為我國高溫地熱資源勘探開發提供了有效技術參考。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2019年,地礦三院將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在新能源勘查開發、海陸兩棲、超深超斜超難鉆探等領域用實際行動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書寫新篇章。
服務生態建設 彰顯公益職能
近年來,山東地礦三院積極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在推動地勘事業供給側改革、轉型升級上持續發力,發揮專業優勢,突出公益擔當,努力在服務新舊動能轉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海洋強省建設、自然災害預警救援治理等全省重點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地礦三院緊抓國家推進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為地質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按照山東省地礦局關于融入地方實施礦地融合的要求,積極搭建服務平臺,構建與地方政府部門聯動機制,加強溝通,主動服務。去年,該院與駐地自然資源部門聯合成立了煙臺市地質勘查與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為煙臺市土壤污染物調查、煙臺城市應急水源地勘查、棲霞市中橋地區巖溶塌陷、牟平區大窯鎮李家莊巖溶塌陷等項目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在提供地質勘查保障和地質環境支撐,服務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上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8年,地礦三院本著務實高效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平臺建設,細化中心服務職能、完善運行機制、創新服務手段,組織撰寫服務地方地質工作白皮書,在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海洋地質、城市地質、民生地質、礦產地質等領域對接政府需求,擺明現狀,找出問題,拿出方案,得到了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肯定;高質量開展了龍口市鳳凰山廢棄采石場治理、昆崳山省級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保護、棲霞滑石礦東部礦區帷幕注漿止水等一大批生態修復治理和礦山綜合治理工程,展示了隊伍的素質形象,樹立了良好的業界口碑。
近日,該院又成功中標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毀損山體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實現了膠東地區地質災害治理類項目合同額的新突破,將全面打造“四季常綠、季季有花”的新型立體造景景觀。同時,該院編制的《煙臺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8-2025年)》順利通過煙臺市人民政府批復,成為近期煙臺市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的主要遵循。
千帆逐春潮,奮進新時代。山東省地礦局地礦三院將聚力聚焦地質工作新使命和新任務,發揮自身特色和技術優勢,凸顯地質工作先行性、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作用,積極構建“大地質、大資源、大生態”工作格局,全力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不忘地質初心,牢記地質使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資源保障和地質服務。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