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家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著名的鳳凰古城所在地。這個在人們心中充滿山水風情的地方,2023年取得了一項驕人成績——根據(jù)2023年12月湖南省自然資源廳辦公室印發(fā)的《關于月清“三地兩礦”有關情況的通報》顯示,經綜合監(jiān)測,2023年全省耕地流入11.43萬畝、流出7.52萬畝,凈增加3.91萬畝,其中,湘西州凈增加耕地1.76萬畝,在全省14個市(州)排名中位居首位。
這樣一個在農耕方面自然稟賦并不優(yōu)越的地區(qū),耕地保護取得如此成績依靠的是什么?
湘西州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高位推動,科學部署,召開專題會議10余次,落實制度建設、組織保障、資金保障、責任分工。湘西州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帶隊督察調研、現(xiàn)場研究解決耕地保護中的難點,整改具體問題10余次,有效保障了耕地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同時,湘西州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考核制度,嚴格執(zhí)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將耕地保護底線目標數(shù)逐圖斑、帶位置下達到縣(市),由縣(市)分解到鄉(xiāng)鎮(zhèn)、村。縣、鄉(xiāng)、村逐級簽訂耕地保護年度責任書,層層抓保護任務的落實;建立州、縣、鄉(xiāng)、村、網格五級田長制工作機制,設立鄉(xiāng)鎮(zhèn)級田長139個、村級田長1784個,網格田長7259個,實現(xiàn)了“田有人種、地有人管、責有人擔”,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耕地保護格局。
此外,湘西州還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嚴格控制建設項目占用耕地,實現(xiàn)“占一補一”“占優(yōu)補優(yōu)”“占水田補水田”。嚴打亂占耕地行為,持續(xù)推進上級自然資源例行督察整改、土地衛(wèi)片執(zhí)法、月清“三地兩礦”、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非農化”“非糧化”專項整治等工作,嚴把“耕地流出”關口。
在保護好現(xiàn)有耕地的同時,湘西州的耕地增量從何而來?
湘西州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湘西州大力實施補充耕地項目,2022年全州共有56個新增耕地項目入庫,新增耕地數(shù)量1.16萬畝,水田規(guī)模3737畝,糧食產能267.04萬公斤;2023年則有40個新增耕地項目入庫,新增耕地數(shù)量3905畝,水田規(guī)模509畝,糧食產能90.46萬公斤。另一方面,通過耕地恢復增量行動,湘西州結合實際情況將任務指標分解到各縣(市),各縣(市)積極籌措資金、出臺政策,堅持“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不搞一刀切、強行整改”的原則,對恢復耕地按照標準給付補助。2023年全州完成耕地恢復面積1.36萬畝,完成目標任務114.29%。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