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稀土稀有稀散礦產勘查及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建設驗收工作近日在武漢舉行。
經過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廷棟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定,實驗室以96分的成績通過建設驗收。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司長姜建軍、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巡視員徐振坤、湖北省地質局局長朱厚倫出席重點實驗室建設驗收會,并共同為重點實驗室揭牌。
實驗室圍繞著稀土稀有稀散元素物質組分、稀土稀有稀散元素分析方法及應用兩個研究方向,通過承擔國家、省部級等各類項目開展攻關創新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獲各類獎項共計27項,其中省部級獎勵6項,湖北省廳局級獎勵2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5篇;授權4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研發了8個國家一級標準物質;制定了12個行業分析技術標準。成為我國稀土稀有稀散元素分析技術領域的重要創新平臺。
建設期間,實驗室采取多種措施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入選首批國土資源部稀土稀有稀散礦產勘查及綜合利用科技創新團隊1個,獲國土資源部青年科技領軍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獲得中國地質學會金羅盤獎1人,合作培養研究生8人,已成為我國稀土稀有稀散元素分析技術領域的人才培養基地。
實驗室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合作,建設期間設立開放基金10項,聘請客座教授5人;主辦或承辦國內學術交流14次,舉辦培訓班7次;開展科普活動4次,為普及稀土稀有稀散礦產資源知識做出貢獻;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合作與交流,接待蘇丹、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埃及等技術交流團以及國內多家科研機構代表交流二十余次,接待來訪人員300余人次,做交流報告二十余場。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湖北省地質局為實驗室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后勤保障條件和政策支持,建設期間投入807萬元科研經費,投入1770萬元用于購置儀器設備,確保了實驗室建設目標任務的完成。建設期間實驗室購置了一些高精尖科研設備。擁有國內外先進的電子探針、場發射掃描電鏡儀器、激光剝蝕等離子體質譜儀、X射線衍射儀、等離子體質譜儀等大型儀器設備,這些先進的儀器設備為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新時期中央和國土資源部對地質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新任務與新要求。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地勘單位科技創新,是新形勢下地勘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土資源部稀土稀有稀散礦產勘查及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將更加充分地發揮在地質找礦和地質轉型發展中的科技支撐作用,圍繞湖北省地質找礦、地質環境等領域多出有影響的創新性科研成果,力爭在促進湖北地礦經濟發展、實施地質找礦戰略行動中再立新功。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