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土地科技創新研討會在京召開。繼2016年全國國土資源系統科技創新大會提出深地探測、深海探測、深空對地觀測及土地科技創新“三深一土”國土資源科技創新戰略后,此次會議將土地科技推向了戰略科技的高度。會議的主題是“土地科技創新:新時代新學科新作為”。會議明確提出,土地科技創新要堅持問題導向,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立足國情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形成大協同大融合的科技創新格局,走出一條新中國特色土地科技創新之路。
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作會議致辭并為土地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部分委員頒發聘書。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主持會議。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土地副總督察張德霖宣讀了中央編辦關于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加掛“國土資源部土地科技創新中心”牌子的批復文件。
姜大明指出,國土資源事業是科技和人才密集型事業,創新是國土資源事業改革發展的根本動力。國土資源事業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2016年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系統科技創新大會,做出了“三深一土”國土資源科技創新戰略部署。一年多來,科技創新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發布了國土資源科技發展規劃及一系列配套文件;“三深”探測和觀測在一些方面站到了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了以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為標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今年國土資源系統有5人入選兩院院士,刷新了本系統高端人才建設成果的歷史記錄;土地科技創新正迎頭趕上,國土空間監測技術體系初步形成,土地工程技術成果凸顯;相對“三深”,土地科技研究基礎還比較薄弱、學科建設比較分散、高層次人才短缺、創新能力相對不足,與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需要明顯不適應。落實黨的十九大工作部署,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實行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統籌城市地上地下空間開發,推進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都迫切需要大力推進土地科技創新。
姜大明強調,土地科技創新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土地要素供給的質量變革,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效率變革,土地科技、制度、管理創新的動力變革,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把握好土地科技創新的正確方向。
要特別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好耕地”的重要指示,以實施土地科技創新戰略為契機,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優化理論研究,全面發展土地調查評價、建設工程節地、土地立體開發等新技術,更加主動地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積極地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更加扎實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更加堅定地推進耕地“三位一體”保護,更加自覺地擔當生態文明建設使命責任。
姜大明指出,土地科技創新要立足國情,充分發揮制度優勢,走出一條新時代中國特色土地科技創新之路。要充分認識到我國人地矛盾突出、空間差異性大、水土資源匹配性差等問題世界罕見,資源富集區與生態脆弱區多有重疊,土地資源退化、損毀、廢棄、污染、低效利用等問題突出。要看到我國獨特的土地調查監測、規劃管控和大規模整治工程是創新實踐的重要載體,也是土地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戰場。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每年僅財政資金投入就達上千億元,整治類型之豐富、規模之大、投資之集中,是世界其他國家沒有的。已經建成的國土資源云和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有海量數據可以支撐土地科技創新。土地科技創新既有戰場,也有市場,關鍵是要立足國情、發揮優勢,持續加快土地科技創新步伐,不斷提升土地工程技術創新水平,為國土資源事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姜大明強調,土地科技創新要尊重規律,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要加快學科建設、加強人才培養,樹立“大土地”觀,創建土地大學科,構建土地科技創新大格局。要加強基礎研究,推進技術創新,努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支撐性關鍵技術重大突破。要瞄準國際前沿、開展國際合作,提升中國土地科技創新的國際地位。要注重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要形成大協同、大融合的工作格局,結合土地科技跨學科、跨行業的特點,與相關行業部門開展合作,同時加強系統內力量整合,優化整合創新資源,整體提升我國土地科技創新水平。
姜大明勉勵增編重組的國土資源部土地科技創新中心,要形成大協同、大融合的科技創新格局,要提高認識、敢于擔當,做好重大項目的組織者和科技創新的服務者,做到整治中心、創新中心、工程技術中心“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實現研究、開發、應用“三位一體”協同并進。落實好土地科技創新戰略的各項任務,在追趕中實現彎道超車,努力形成“一土”和“三深”科技創新齊頭并進、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會上,7位中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和8位知名專家作了精彩報告,參會學者通過交流研討形成《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科技創新的院士專家建議》等成果。教育部、科技部、農業部和中國科學院等相關部委司局負責同志,來自50多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專家學者,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事業單位負責人,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單位負責人,部分省規劃院單位、各省市區土地整治機構負責人等150余人參加了會議。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