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督察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近年來,面對自然資源全要素、國土空間全覆蓋督察的新任務、新要求,傳統督察模式已難以滿足新征程自然資源管理的精細化、動態化和智能化需求。國家自然督察機構積極探索科技賦能,探索通過引入遙感監測、無人機、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全面提升督察效能,推動自然資源督察工作進入數智新階段。
持續探索,數智督察初見端倪。各派駐地方的督察局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積極探索,分別從輔助數據分析、規范工作流程、提升核查舉證效率、優化成果管理等方面開發了各類工具、模塊和系統,為督察工作的有效開展注入了新活力。以南京督察局為例,自2015年起,我局開發了以業務流程為主線的業務信息系統,集成了問題線索、問題管理、在線核查、分析預警等模塊,實現了督察工作的數字化轉型,工作效率和精準度得以提升;同時,還積極探索使用了無人機、三維建模、業務系統集成平臺、GIS數據分析和人機交互審核插件等新裝備、新技術。
在礦產督察工作中,面對露天礦山占地大、坡度陡、踏勘不便的難題,使用無人機對露天礦山進行空中航拍,結合三維建模技術實現立體化監測,并將信息同步推送給相關領導和業務專家,大大壓縮了工作時間,提升了工作效率,還精準固定了違法違規證據現場,將證據的直觀性和可視性從二維提升到三維,為問題的定性和定量認定提供了技術支撐。
2023年底,總督察辦牽頭,聯合9個督察局及信息中心、重慶測繪院、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等技術單位,著力解決信息系統建設分散、應用深度與廣度不一、統一調度困難等問題,以及資金投入多、維護難度大等挑戰,共同研發并成功上線了自然資源在線督察應用場景。該場景綜合運用部內各類監管數據,形成了分析研判、督察審核、督察整改、成果管理等多項功能,整合規劃、用地審批、“調查云”實地采集數據、變更調查以及衛片執法成果和長時序高清影像等多源數據,極大提升了對單個疑似問題定性的精確度,縮短了審核時間,已初步實現督察發現問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顯著降低了督察成果后期匯總的工作強度。目前,總督察辦正在組織各局、各支撐單位通過深化匯聚融合部各類監測監管數據,開展集中比對分析,形成疑似問題線索,并通過全流程在督察應用場景中順暢流轉,實現統一尺度、全面衡量,推動督察業務的規范化、標準化向縱深發展。
乘勢而上,科技賦能大有可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自然資源信息創新應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特別是衛星遙感、無人機、共享圖片等技術的飛速進步與廣泛應用,為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的實時監測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一方面,要深化數據挖掘。研究制定各類標準規范,集成與整合相關數據,產生“化學反應”,形成高效、精準的督察“一張圖”數據鏈。要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通過強化自然資源督察數據匯聚分析,設計宏觀微觀貫通、二三維一體的自然資源督察數字駕駛艙,實現對督察區域的精準“畫像”和深度信息鉆取,助力督察綜合分析研判工作。
另一方面,要創新技術應用。將無人機指揮調度、外業取證圖像、遙感影像等數據資源,以及自然資源部門和其他部門的視頻感知網絡、媒體輿情監測等信息在線匯聚至自然資源“一張圖”。通過引入 DeepSeek等 AI智能識別,比對已有管理信息,實現智能化的實時套合,精準捕捉空間位置和變化;持續對督察區域重點地區或項目進行自動化、半自動化實時和持續監測,開展數據比對和違法預警,持續提高督察效能。
自然資源督察機構應及時把握科技賦能帶來的深刻變革,繼續依托科技創新,不斷完善督察工作機制,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