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盤錦市自然資源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問題導向+系統治理”為抓手,妥善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系統推進生態修復工程,以務實舉措推動海洋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協同共進。
一是刀刃向內破難題,啃下歷史遺留“硬骨頭”。針對未批占用海域建設跨海橋梁問題,盤錦市自然資源局主動作為、精準施策。目前,橋梁拆除工作已經順利完畢,3#橋梁、4#橋梁也分別取得用海用地手續。同時,規范海域管理,成功追繳應繳未繳海域使用金,實現全市海域使用金“零欠繳”,切實規范海域使用管理秩序。
二是系統治理夯實根基,構建全鏈條生態修復新格局。作為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抓手,盤錦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正按計劃扎實推進,各項前期籌備工作有序落地,為后續工程高效開展筑牢基礎。現已完成前期調研與實施方案、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濱海濕地藍色碳匯研究、濕地底棲生物多樣性研究等10項招標工作;潮溝設計與潮灘及其水文變化研究、濱海濕地土壤鹽漬化特征研究等6項已編制完成招標文件,計劃近期發布招標公告。
三是協同發展謀跨越,打造藍色經濟與安全保障新引擎。盤錦市自然資源局一方面聚焦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動協調市農業農村、交通運輸、文旅、遼河油田等部門,匯總形成涵蓋海洋漁業、港口物流、濱海旅游等領域的海洋經濟統計報表,為精準制定海洋經濟發展政策提供數據支撐,助力藍色經濟提質增效。
另一方面,聚焦海洋安全保障,推動災害預警體系“智慧升級”。加強海洋預警監測,對接市氣象指揮平臺,將海洋災害預警報查詢平臺并入市氣象局指揮系統,2025年上半年發布海浪提醒消息1次,警報消息7次。配合北海防災減災中心完成遼東灣海域海冰監測,發布海冰遙感監測通報72期。遼寧省海洋綜合防治體系建設項目已建設完成并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海洋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
從歷史遺留問題的精準整改到海洋生態的系統修復,再到藍色經濟與安全保障的協同推進,盤錦市自然資源局以問題整改體現擔當,以系統治理凝聚合力,正奮力探索具有濱海城市特色的海洋生態修復路徑,為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貢獻盤錦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