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期間自然資源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時提到,遼寧鞍本鐵礦新增儲量非??捎^,大大延長了礦山的服務年限。9月18日,記者從鞍鋼集團戰略規劃部了解到,“十四五”時期,鞍鋼集團鐵礦資源增儲超16億噸,其中遼寧地區增儲近10億噸。
鞍鋼集團在國內鋼企中率先把礦業上升為核心主業。成立鞍鋼資源有限公司后,鞍鋼集團全力推動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十四五”期間建成鞍山、本溪、攀枝花及澳大利亞卡拉拉四大鐵礦基地,實現國內鐵礦資源儲量第一、產量第一,開發技術國際領先,將“資源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在增加儲量方面,鞍鋼集團全力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以鞍山—本溪—遼陽、攀枝花—西昌等重點成礦區帶、重要礦山深邊部為重點,部署了鞍鋼礦業東鞍山鐵礦深部找礦、關寶山鐵礦深部找礦和本鋼礦業南芬露天礦外圍找礦等20項重點工作任務,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同時,組織開展新疆相關地區鐵礦資源開發研究,對該地區鐵礦資源狀況、開發利用條件等進行了充分論證。
在提升產量方面,系統規劃鞍攀本凌四地鐵礦資源開發,一體推進新礦山建設、老礦山改擴建和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積極承擔國家有關部委“鐵資源開發計劃”,西鞍山鐵礦項目和南芬徐礦項目穩步推進,鞍千公司和弓長嶺井下礦擴界項目通過審批。尾礦綜合利用成套技術實現大規模應用,為解決我國鐵尾礦和難選鐵礦資源高效利用“卡脖子”難題提供了鞍鋼方案。東部尾礦再選項目每年可使2400萬噸鐵尾礦變廢為寶。
針對國內鐵礦資源品位低,開采流程長、成本高等痛點,鞍鋼系統推進貧鐵礦選礦技術攻關、工藝裝備升級、智能化改造等戰略性舉措,顯著降低鐵精礦成本,建立起與國際礦山企業同臺競爭的成本優勢。
同時,針對國內鐵礦資源粒度細、雜質高、冶煉性能差等劣勢,鞍鋼持續開展科技攻關,成功研發出優于國外天然富礦的高品質堿性球團產品,帶動了高爐冶煉的爐料革命,實現碳排放降低約70%、能耗下降約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