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掖市自然資源局圍繞“規劃選址、審批供應、履約監管、存量處置”四大環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斷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的實施意見》,推動構建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體系,成效顯著。
一是加強規劃選址論證。建立項目選址聯合論證機制,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平臺,綜合考量土地利用現狀與生態保護紅線等因素,采取“優化城鎮開發邊界+聯合踏勘+多部門會商+多方案比選”組合方式,引導項目科學選址,有效保障了保障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祁連山水泥等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實現土地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推進。
二是提升審批供應效率。縱深推進“放管服 改革,實行用地審批“多審合一、多證合一”與“容缺受理”,精簡申報材料并壓縮審批時限。同時,組建重大項目用地保障專班,以“日調度、周上報、專人盯辦”跟蹤協調用堵點難度問題,推動甘肅騰達西鐵高品質生態合金、山丹縣河西煤炭集散中心等省市列重大項目順利落地。此外,兼顧土地集約利用與企業需求,持續深化“標準地”改革,出臺區域評估工作指引,推廣工業項目彈性年期、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等供地方式,2025 年以來以“標準地”出讓工業用地14宗127.54公頃。
三是強化合同履約監管。依托動態監測監管系統,結合定期巡查、衛星遙感監測,建立項目開工建設預警機制,實時掌握項目建設進度。對未按合同約定時間開工或建設進度滯后的項目,第一時間督促整改,保障項目按期推進,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強企業履約意識。
四是推進存量土地處置。將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納入“三抓三促”行動重點任務,制定印發《張掖市加快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工作方案》,按照“一地一策”“分類處置”的原則,逐宗明確處置措施與時限,實行“處置一宗銷號一宗”閉環管理,2022以來,全市共處置批而未供土地2554.67公頃、閑置土地689.98公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土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