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集體會見應邀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的外方代表團團長時指出,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中國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就是希望促進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務實合作。
海洋是山東省青島市的突出優勢和特色所在,因海而生、向海而興。作為中國海洋科技城,青島以開放的胸襟,持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洋科技合作,深度參與全球治理,共同應對海洋威脅與挑戰,推動藍色經濟發展。青島作為“一帶一路”雙向橋頭堡,將在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中,充分發揮作用,打好“海洋攻勢”。
1 海洋科學技術輸送海外
在中國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黃倢正用顯微鏡對水生物病例切片進行分析。黃倢長期從事水生動物的疾病控制與分子病理學研究,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病害防治領域的首席科學家,并于近日當選為新一屆亞太水產養殖中心網總干事。在黃倢的帶領下,黃海水產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水產病害診斷技術、檢測方法已經輸送到澳大利亞、印度、越南等10多個國家。
黃倢告訴記者:“地球上水的體系,尤其是海洋體系都是相通的。從科技發展的意義上來講,命運共同體是毫無疑問的。我們早期很多是從國外引進海洋科學技術,也包括引進了很多水產養殖物種。近年來,我國有很多海洋科學技術開始向亞太地區和國際組織進行輸送?!?/p>
2 吸引海洋“大咖”加盟
在推動海洋科技“走出去”的同時,青島也敞開胸懷,將海洋大咖“請進來”,助力藍色經濟發展。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推薦的國際知名海洋地球化學家彼得·喬治·布魯爾,被授予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近十年來,布魯爾教授一直致力于同中國科學家開展合作交流,并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布魯爾是美國蒙特利灣海洋研究所資深科學家,他說:“青島這座城市的海洋研究在不斷進步,有全新的船,還有全新的水下機器人,可以潛入更深的海域去發現新奇的物質、生物。這是個好的開始,相信我們能做得更好?!?/p>
3 打造世界海洋協同創新平臺
同一片海洋,同一個命運。面對海平面上升、海洋災害等全球性海洋挑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正加快構建面向世界的海洋協同創新平臺。
日前,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俄羅斯科學院希爾紹夫海洋研究所簽署《共建北極聯合研究中心協議書》。北極聯合研究中心將聚焦北極海洋氣候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北極科研問題協同攻關,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說:“海洋是全人類的海洋,地球表面積71%被海洋覆蓋。我們要利用國家實驗室這個平臺匯聚全球力量開展海洋研究。”海洋試點國家試驗室將和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構建一個全球高分辨率的地球預測系統,利用我國在超算方面的優勢,結合美國方面地球系統的優勢,打造面向未來的海洋預測系統,服務全人類。
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青島有自己的獨特優勢。青島港作為世界級大港,擁有近140條外貿集裝箱航線,勾勒出青島融入“海上絲路朋友圈”的優勢;青島海洋產業有著雄厚基礎,海洋科研機構、海洋高端人才薈萃,以藍色硅谷、西海岸新區、紅島經濟區為核心,形成了“藍色特色”發展方式。
置身新時代,勇擔新使命。青島正搶抓歷史機遇,全力打好“海洋攻勢”,推動海洋名城建設揚帆遠航。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