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習近平
一湖碧水映云霞,萬鳥翱翔入畫來。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不久前,巢湖流域“山水工程”完美收官,這張“最好名片”歷經治理終于熠熠生輝,成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江河是地球的動脈,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我國是世界上河流湖泊最多的國家之一,流域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大約4.5萬條,水面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接近3000個,每一脈水系、每一個江湖,都是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生態名片”。但與此同時,豐富的河湖資源有不少尚未轉化成為優良的生態產品,生態保護修復距實現美麗河湖目標仍有差距。
善治國者,必先治水。在既往“山水工程”實踐中,我們統籌實現河湖的供給、支撐、調節,在滿足人類社會需求的同時兼顧河湖生態系統健康與可持續發展需求,形成一批可圈可點的寶貴經驗。如安徽十八聯圩濕地修復三期工程創新運用內源污染分級處理、生態滲濾島等先進技術,攻克生態修復難題;內蒙古烏梁素海通過建設水生植物資源化綜合處理工程,將烏梁素海湖區豐富的蘆葦作為基礎原料生產家居制品;山西靜樂汾河川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在確保“一泓清水入黃河”的同時,實現了生態建設、濕地保護、旅游扶貧三者的有機統一等。
我們也要看到,點“水”成金的綠色發展之路仍有待拓寬。目前,我國在水生態資源權益交易、水流生態保護補償方面做得較好,未來可在強化水生態保護治理產業融合、鼓勵開展水生態產品抵質押融資方面發力。要將河湖保護治理、水土保持、地下水超采治理等措施與綠色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打造水生態保護治理與關聯產業雙向“增值反哺”新模式,鼓勵單位和個人依法依規開展用水權、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和水域開發經營權等抵押、質押等綠色信貸業務。
河湖治理與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各地還要加強區域協作和部門聯動,凝聚各方共同參與、共建共享的強大合力,以流域為單元,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文化和岸線保護等,加大江河源頭區、水源涵養區、生態敏感區、自然保護地等重點區域保護和修復力度,著力構建更加完善、更加高效的跨部門、跨區域、跨流域生態保護體系。
綠水長流,幸福常在。治水之害、用水之利、彰水之美,讓“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可觀可觸可感,更好地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張陽)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