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第3個全國生態日,也是“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7月28日,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中國美術學院在北京市中國測繪大廈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大地之歌·2025美麗中國紀事——美麗中國流動展席”特別展覽。
此次展覽聚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展進程,展示全國各地踐行“兩山”理念、推進“兩山”轉化的積極探索和實踐,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態單元為敘事框架,展示賀蘭山下鎮北堡廢棄礦坑產業化治理、錢江源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創新與實踐、青田縣“稻魚共生”系統修復、銅仁市萬山汞礦生態修復、南雄市紅砂嶺綜合治理項目、長沙市圭塘河水環境綜合治理、福州市閩江河口濕地流域性協同保護及入侵物種綜合治理工程、銅仁市梵凈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修復項目等全國典型生態文明建設案例。內容涵蓋生態修復、物種保護、可持續農業、城鄉共生、文化賦能、廢棄物再生利用、濕地治理、濱海生態、社區參與、零廢棄生活等多個實踐維度。
此次展覽精選了來自高原濕地、海島漁村、礦區邊陲、都市社區等不同地域的40個代表性案例,以獨特的藝術感知力和表現力,構建起多尺度、多場景的生態文明圖景。在空間設計上,模仿不同自然地貌的高差起伏;在展具材質上,使用循環再生的紙質材料;在動線和展陳設計上,兼顧了靜態展陳和可移動展覽的需求,生動展示了“兩山”理念在不同地理和社會語境下的實踐路徑和機制創新。
據了解,此次展覽為“大地之歌·2025美麗中國紀事”星群展4個分展區之一。該系列展覽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以“星群”形式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層面聯動舉辦,通過藝術視角,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多維敘事。(記者 周飛飛)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