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以“共建、共享、共用”理念打造的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云”,在2019年共享服務邁出新步伐。截至2019年底,在完善全部29個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單位節點基礎上,地方(行業)節點新增9個,由2018年山東省地質資料館1個增加到10個。
據悉,新增的9個節點是陜西省地質調查院、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山西省地質勘查局、安徽省自然資源信息中心(安徽省地質資料館)、湖北省地質調查院、貴州省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都理工大學。
據介紹,地方(行業)節點的增加,使地質大數據共享又往前走出了一大步,并體現出新的特點。一是擴大了數據源,使云上數據更加多元、更加豐富,地質云大數據特征更加明顯,用戶利用云計算等智能工具生產新產品的基礎也更加牢固。二是完善了資源結構,一批區域性、大比例尺數據、產品上云服務,與云上資源形成互補,促進了云上大、中、小比例尺數據有序銜接的新局面,進一步豐富了云上數據。三是豐富了特色服務。10個地方(行業)節點在上傳數據的同時,還根據各自特點進行數據集成,形成了膠東半島黃金、全球銅資源及銅礦產地、漢中天坑群地質遺跡調查等專題數據庫,為相關專業用戶對專題數據資源的查詢、挖掘、分析、應用、研究和新產品開發提供了基礎數據。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