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自然資源部定點幫扶工作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幫扶力度不減、水平不降,動員部系統力量,在政策落實、項目扶持、資金投入和消費幫扶等方面,全力支持定點幫扶的黑龍江省海倫市,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于都縣、寧都縣、興國縣,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良好成效。近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通報了2021年度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成效考核情況,自然資源部獲得評價等次“好”。
2021年,自然資源部黨組加強對定點幫扶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部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部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部22家有關司局單位作為成員單位,部綜合司、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共同組成鄉村振興辦。部贛南老區扶貧開發中心更名為部贛南老區鄉村振興發展中心,專門負責贛州市4縣定點幫扶工作。掛職幫扶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壓茬輪換,部駐6個定點幫扶縣工作的干部達16人。
優化幫扶支持政策
自然資源部印發《支持定點幫扶縣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針對定點幫扶縣實際需求,制定24項“訂單式”措施。保持政策力度不減,繼續安排定點幫扶縣每縣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600畝,專項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對定點幫扶縣繼續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省內交易政策;指導有條件的定點幫扶縣申請承擔國家統籌補充耕地任務。
為落實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要求,部指導定點幫扶縣編制村莊規劃,描繪鄉村振興發展藍圖。2021年完成4個省級村莊規劃編制試點村的“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完成250余個村莊規劃成果。同時,部指導納入試點范圍的定點幫扶縣做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開展礦山生態保護修復。
高質完成目標任務
自然資源部系統優先落實幫扶資金,協調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直接投入幫扶資金3816.51萬元;利用自然資源政策,多措并舉幫助引進幫扶資金39729.13萬元。圍繞鄉村“五大振興”,落實落細自然資源領域各項措施。
助力產業振興——2021年投入定點幫扶專項資金820萬元,支持定點幫扶縣發展大棚蔬菜、茶葉、黃粸加工、茶油加工、湖羊養殖等特色產業。深化運用地質調查成果,促進定點幫扶縣資源優勢向特色產業轉化。幫助引進幫扶項目和企業11個,招商引資2800余萬元,轉移就業440余人。
助力人才振興——安排定點幫扶專項培訓經費,培訓定點幫扶縣鄉村基層干部、鄉村振興帶頭人、專業技術人才等3400余名。
助力文化振興——投入定點幫扶項目資金,支持修建村民休閑文化廣場和紅色旅游配套設施。贛縣區夏潭村入選人民網2021年鄉村振興示范案例。
助力生態振興——協調落實項目資金,完善農村生活設施、實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指導防災減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助力組織振興——部系統司局單位15個黨支部與12個脫貧村黨支部開展黨建結對幫扶工作,共同開展黨日活動,捐款捐物25萬元,助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發揮優勢創新舉措
在定點幫扶中,自然資源系統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加強重點地區地質災害調查監測和防治技術指導,做好地災易發區搬遷避讓和工程治理;開展礦泉水、地熱資源調查,評價資源潛力并圈定開發利用靶區,在礦業權設立、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予以支持;指導地方認真落實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支持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建設。
——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加強水質、水量監測,鞏固扶貧找水成果,協調中國地質調查局投入146.32萬元安全飲水項目資金,鞏固安全飲水成果。投入50萬元教育幫扶資金,設立自然資源“勵教勵學”獎學金,資助瓊中縣女足和困難學生250人。
——凝聚幫扶合力,深化消費幫扶。部系統單位和廣大干部職工直接購買定點幫扶縣及其他脫貧地區農產品1242.58萬元,幫助銷售農產品13552.25萬元。“自然資源部助力黑龍江海倫市農產品產銷對接”入圍2021年全國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為群眾辦實事成效明顯。指導定點幫扶縣扎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讓搬遷群眾拿到“紅本本”、吃下“定心丸”。2021年,完成贛州市4縣6545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登記發證工作。
自然資源部鄉村振興辦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把落實定點幫扶責任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抓緊抓實,以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反饋問題整改落實為契機,舉一反三、扎實整改,努力改進工作,進一步提升定點幫扶工作成效。完善部與省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聯動機制,堅持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鄉村振興的前提,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立足地方實際,發揮行業優勢,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督促定點幫扶縣堅決守牢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落細落實自然資源幫扶政策,促進定點幫扶縣加快發展,持續助力鄉村“五大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