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從增加物流發展空間供給、加大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力度、推進物流用地提質增效、提升要素支撐服務效能四方面細化10條政策措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
圍繞增加物流發展空間供給,《通知》提出統籌各類物流設施建設,落實空間布局安排;推進便民生活圈設施建設,健全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在國土空間規劃指導下,統籌考慮交通物流設施、商貿流通網點、物流倉儲設施、樞紐場站設施、低空飛行保障設施、臨時接駁轉運設施、備用交易場地等需求,及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合理保障空間供給。綜合考慮地域區位、功能定位、發展水平等因素,科學規劃國家物流樞紐、物流園區、冷鏈物流集聚區、電商與快遞物流集聚區、城市配送集聚區、配送中心、城郊大倉等用地空間布局,推動物流及相關配套設施穩妥選址落位。全面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設施建設,落實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應急倉儲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10%。
立足加大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力度,《通知》要求積極保障重大物流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用地用海需求,支持采取靈活的土地供應方式,鼓勵利用鐵路存量土地、集體建設用地等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對納入國家和省級示范的物流園區新增物流倉儲用地給予重點保障。對各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物流項目用地,可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優先安排。支持以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供應物流及相關配套設施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采取劃撥方式供地。鼓勵優先利用既有鐵路場站,整合毗鄰區域土地綜合開發利用需求,共同推進鐵路物流園區建設。探索通過自主改造、土地置換、引入第三方投資等方式,推動鐵路貨運場站布局調整或升級改造。
《通知》強調,推進物流用地提質增效。支持盤活存量空間資源用于物流項目建設;增加混合用地供給,鼓勵兼容物流功能;加大劃撥用地轉有償和地價支持力度,降低升級改造成本。其中,鼓勵地方盤活利用存量低效土地和已填成陸區域,用于物流產業項目;推進鐵路物流場站設施用地分層立體開發,并可分層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支持物流企業利用自有土地進行物流基礎設施升級改造。
為了提升要素支撐服務效能,《通知》明確適應物流行業發展需要,合理設定用地條件;加強物流用地全周期管理,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制定現代物流業“標準地”工作指引,合理設置物流用地績效評價指標,引導地方政府以物流強度為導向設置考核指標,科學設置容積率等規劃標準,推動物流企業節約集約用地。全面落實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制度,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大物流用地供應和供后開發利用情況的跟蹤管理。
作為實體經濟的“筋絡”,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先導性、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加強物流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對于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升經濟運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通知》強調進一步加大資源要素保障支持力度,為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方正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