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自然資源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去年6月研究出臺了18條政策措施,采取適度“松綁、放活、讓利、簡化”等政策,破解閑置存量房地產用地利用難、轉讓難、收回難,支持各地加快去庫存、調結構、提品質,改善市場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一年來,各地結合實際推進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在鼓勵企業優化開發方面,江蘇常州運用合理調整規劃條件和設計要求的政策,指導企業優化住宅方案,調整戶型、層高、車位、綠地面積等指標,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居住品質。吉林長春適當放寬分期開發和價款繳納時間,在建立資金共管賬戶、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前提下,允許對建筑已完工且土地出讓價款已繳清的住宅部分先行辦理不動產登記,助力企業回籠資金,用于保交房。
在促進市場轉讓合作方面,江蘇無錫規范分割宗地開發和轉讓,盤活了停滯項目,維護了群眾權益;江蘇宿遷支持合作開發,協助企業變更投資主體,引導企業以存量土地引入社會資本,共同成立新公司推動項目開發。
在支持地方政府收回收購方面,海南萬寧運用依法規范收回土地的政策,大膽創新,以“容積率漂移”(空間置換)方式拓寬閑置土地收回路徑,解決了海岸帶保護范圍內的閑置土地歷史遺留問題;湖北武漢組合運用依法規范收回土地、合理調整規劃條件和設計要求、有序組織重新供應等政策工具,有效促進了商業地產去庫存;福建福州運用“收回一供應”并行方式簡化程序,將收回地塊分別用于建設安置型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保障了回遷群眾和工薪群體的剛性住房需求;廣東廣州積極推進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
據悉,這39個典型案例此前已通過《中國自然資源報》“妥善處置存量房地產用地每周一例”專欄逐個評析推介。現將這批案例整理成集正式發布,旨在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各地進一步釋放存量空間及價值,激發經濟活力,助力新時代國土空間高效利用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記者 方正飛)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