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生態防護體系,打造生態屏障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持續抓好北方防沙帶等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建設,持續推進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我們將深刻把握首都“兩區”建設戰略定位,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持續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著力構建京津冀一體化生態安全格局。
在燕山—太行山地區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堅持增量與存量并重、造林與營林并舉,依托“三北”六期等重點工程建設,持續推進生態重要區和脆弱區綠化攻堅。在壩上地區大力實施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強化草原禁牧休牧管理,持續鞏固張家口壩上地區休耕種草成效。在白洋淀上游開展規模化林場建設,以“千年大計”視野推進雄安“千年秀林”建設,大力實施濕地保護修復項目,讓白洋淀更好發揮“華北之腎”生態功能。
著力構建保護有力、監管有效的資源保護體系,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圖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嚴格用制度管權治吏、護藍增綠”“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我們將認真落實保護優先原則,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發揮林長制引領作用,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主體責任。節約集約使用林草資源,強化使用林地草原、采伐林木的全過程監管,堅決防止林地草原非正常流出。強化執法手段,嚴厲打擊毀林毀草違法行為。積極推進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創建,推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成果落地,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野生動植物與濕地保護,打造更多“候鳥天堂”。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和搶救復壯,守護“綠色記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著力構建反應迅速、處置高效的防災減災體系,織密安全防護新網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我們將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實抓細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行業安全生產,守護好來之不易的綠化成果。
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火災防控能力,健全網格化管理體系,嚴密做好監測預警、隱患排查等工作,備足應急力量和裝備,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突出抓好“一病一蟲”防控,加強監測預警,嚴格檢疫監管,科學精準防治,確保松材線蟲病疫情“零傳入”,美國白蛾等重大有害生物持續穩定控制。扎實做好行業安全生產工作,強化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地等重點區域,以及營造林生產、野生動物繁育利用等重點領域的全覆蓋隱患排查整治,確保林草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著力構建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林草產業體系,拓寬生態富民新路徑。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森林是集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于一身的大寶庫。”我們將牢固樹立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堅持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之路,依托生態資源稟賦,打造高效林草富民產業,帶動群眾共享生態紅利。
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持續鞏固核桃、板栗等傳統優勢產業,穩步發展酸棗、連翹等特色產業,大力推廣林藥、林菌等林下種養模式,增加林農收益,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積極推動林果全產業鏈發展,大力引進和培育林草經營主體,推動森林食品、木材及其制品等產業提檔升級。積極發展新興業態,有序開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科普研學等服務產業,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林草碳匯+”撬動產業升級,培育新型綠色增長極。用好生態護林員政策,保證近5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著力構建要素齊全、持續穩定的支撐保障體系,激發林草建設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基礎支撐和有力保障。”我們將在法治建設、項目載體、科技攻關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夯實林草改革發展根基。
堅持依法治林,統籌推進林草領域地方法律制定修訂。加強科技引領,實施“揭榜掛帥”攻關機制,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廣,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生產難題。把握國家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機遇,深度對接重大戰略,爭取更多項目資金支持,把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動力。積極傳播新時代林草正能量、好聲音,形成全民關注支持關愛林草的濃厚氛圍。開展“強素質、轉作風、提質效”三年行動,鍛造堪當大任的林草鐵軍。打造塞罕壩精神實踐高地,以“二次創業”續寫綠色傳奇,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