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由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辦公室和自然資源部綜合司、執法局、權益司4名干部組成的部服務經濟大省挑大梁蹲點服務組,帶著一份沉甸甸的服務事項清單進駐安徽省。
幾個月來,蹲點服務組以誠心實意服務的態度,在一線努力當好部省的聯系紐帶,實地調研企業39家,考察點位47處,召開協調會、推進會、座談會52次……
如今,服務事項清單一點點“瘦身”,問題一個一個得到解決。
“蹲點服務組換位思考,理解基層難處,不僅一針見血地找準了癥結,還高效地解決問題,真是幫了大忙!”安徽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處長陳峰說。
“蹲點服務組給我們明確了政策方向,我們的步子就邁得更穩了!”安徽譽陽投資控股集團負責人沈欣對記者說。
支持科技創新戰略實施
從“解決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合肥濱湖科學城考察時這樣強調。
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實現“億度千秒”、504比特超導量子計算芯片刷新紀錄、“天都”雙星繞月編隊飛行……近年來,一系列烙著“合肥造”的重大科技成果接連出爐。
今天的安徽合肥,儼然成了一片科技創新的熱土。安徽省委、省政府將濱湖科學城建設作為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的引領性工程。打開安徽蹲點服務事項清單,科學城規劃用地問題赫然在列。
承載著總書記的殷切期許,2024年年底,合肥規劃了“一廊”(江淮科創大走廊)“兩環”(環巢湖、環科學島)“兩區”(巢湖半島片區、未來大科學城片區)的濱湖科學城,規劃范圍將近900平方公里。
“讓我們感到困難的是,部分項目用地涉及規劃布局調整,尤其是部分用地與永久基本農田重疊,一些關鍵道路的建設已箭在弦上。”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張曉浩坦言,“永久基本農田管理政策能不能支持科學城建設所需要的調整,我們心里也沒有底。”
蹲點服務組詳細了解情況后,馬上聯系并請來部耕地保護監督司、國土空間規劃局、用途管制司的同志,并聯合省自然資源廳、合肥局工作人員,一起到實地會診。
反復比對線路走向、實地踏勘用地地塊、嚴謹論證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必要性、探尋可行的政策路徑……“蹲點服務組帶領我們錨定項目依法依規落地的目標,實行掛圖作戰、梳理難點、倒排工期,反復論證研究,幫助我們找到了可行的政策路徑。”合肥局副局長皚麗回憶道。
安徽是產糧大省,也是耕地大省,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重。避讓永久基本農田,是安徽各地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當時,《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管理辦法》正在研究制訂中。蹲點服務組及時向部報告了一線情況并提出了政策建議。
8月29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管理辦法》正式出臺。讓蹲點服務組和安徽高興的是,該辦法采納了相關建議并規定,納入國務院審批國土空間規劃的公路等基礎設施項目,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經國務院批準后可辦理用地手續。濱湖科學城急需動工的幾條道路,此前已全部列入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按照新辦法,科學城的用地問題有“解”了。
眼下,在部相關司局和蹲點服務組的助力下,濱湖科學城急需開工的道路建設項目正加快辦理用地手續。
“這一政策的完善,不光對合肥濱湖科學城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也實現了從‘解決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的跨越!”安徽廳廳長汪謙慎表示。
“除了急需動工的幾條路,蹲點服務組和部空間規劃局還支持我們優化了全市的城鎮開發邊界,有效保障了后續16個重點產業項目落地,可拉動投資近600億元,為決勝下半年經濟攻堅戰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和資源支撐。”皚麗興奮地告訴記者。
助力重大工程落地
從“服務一省”到“助力一域”
引江濟淮,澤被一方。作為繼京杭大運河之后我國打造的又一條南北水運大通道,引江濟淮工程連接長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對區域發展可以形成航運與經濟的雙重驅動。
這一重大工程的背后,離不開土地等自然資源要素的堅實支撐與保障。“項目規模大、建設難度復雜,用地組卷報批一度成為推進難點。”陳峰說。
為此,安徽工作組組長帶領蹲點服務組和部用途管制司、耕地保護監督司有關同志,第一時間趕赴工程現場,召開現場辦公會研究調整用地報批事宜:一方面理清調整用地基本情況及關鍵環節,另一方面嚴格論證必要性。返回后,蹲點服務組又馬不停蹄與安徽省廳、引江濟淮集團詳細對接,圍繞“盡快組卷報批”目標,明確提出四方面21項任務,形成了解決問題的路線圖、時間表,相關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
在引江濟淮重大項目取得突破進展的同時,長三角區域另一“兩重工程”——合肥新橋機場擴建也按下“加速鍵”。
2023年6月,總投資92.1億元的合肥新橋機場飛行區及工作區擴建工程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立項。作為實現長三角區域互聯互通的重要節點,此次改擴建完成后,將促進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匯集,為安徽乃至長三角區域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
但項目業主和地方在用地報批的政策細節把握上遇到了一些難題。蹲點服務組了解情況后,當即組織省、市、區三級自然資源部門直奔項目現場。現場會商中,能當場解答的,當場予以明確;需要咨詢相關司局的,當天溝通、次日便反饋地方。
更令人振奮的是,今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優化政務大廳運轉模式和審批流程,實行“一站式”審批,接件即審、部級權限事項即審即批,大幅提升審批效率。這意味著,合肥新橋機場擴建用地報件提交后,辦理周期將大大縮短。
“有了自然資源力量的注入,原本計劃明年上半年才能獲批的用地保障,如今有望在今年提前落地,可拉動近50億元的投資。”機場飛行區建設指揮部主任張克東信心滿滿地說。
打通礦產開發政策通道
從“資源賬”到“綜合賬”
皖南多山,礦產資源稟賦得天獨厚。目前,已探明礦種達40余種,其中不乏支撐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的關鍵礦種,是區域乃至全國礦產資源保障的重要基石。
然而,當地戰略性礦種多集中于小型礦山,且受資源分布分散、礦區范圍與Ⅱ級保護林地重疊等問題制約,開發進程面臨政策瓶頸——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35號令,各類建設項目不得使用Ⅰ級保護林地;只有大中型礦山可以使用Ⅱ級及其以下保護林地。
“經前期梳理,僅此類受限于林地政策的小型礦山便有64個,還涉及一些重要戰略性礦種,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的需要與現實政策約束間的矛盾尤為突出。”安徽廳礦業權管理處的何遠告訴記者。
為破解這一矛盾、釋放戰略性礦產產能,自然資源部礦業權管理司、國家林草局資源司第一時間赴實地調研,蹲點服務組全程跟蹤協調,及時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政策意見。目前,已獲得部、局明確支持,相關落地工作正抓緊推進,為皖南戰略性礦產開發打通了政策通道。
“據不完全統計,這64個礦山涉及剩余資源量4136萬噸,經濟拉動效益可觀。”何遠興奮地說。此次政策完善的意義遠超單一區域的資源開發——它不僅能直接推動皖南戰略性礦產增儲上產,更對保障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激活地方經濟發展動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除了與林地重疊,礦權與濕地重疊也讓安徽一些市縣十分頭疼。
位于亳州市蒙城縣許疃鎮的許疃煤礦,是亳州第一座煤礦,有著20多年開發史。該煤礦不僅關系著蒙城的用電,還是縣里的納稅大戶、用工大戶,提供了近3000個就業崗位。
然而,在長期采煤過程中,當地形成了一片由塌陷區衍生而來的新生濕地,常年及季節性積水面積近500公頃。由此,形成了礦權與濕地的重疊,煤礦開發面臨停頓風險。
面對難題,蹲點服務組實事求是,統籌算好經濟賬、民生賬和生態賬,抓住“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和“人民群眾更受益”兩個根本,幫助呼吁完善相關政策,更好統籌發展與保護。
目前,許疃煤礦的礦權范圍與濕地保護范圍重疊問題有了初步解決路徑。
瞄準新問題探尋新思路
從“摸情況”到“明方向”
步入新時代,我國“三新”(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迅猛發展,也對規劃用地管理等提出了新要求。
9月4日~5日,關于新產業新業態規劃土地政策需求的座談會在安徽廳召開。會上,各地市局、省直相關部門和企業、行業協會代表各抒己見,場面十分熱烈。
這是蹲點服務組落實自然資源部黨組要求、在安徽開展的一項深度調研。座談會召開之前,安徽廳面向16個地市進行了書面調研,蹲點服務組聯合安徽廳赴馬鞍山、蕪湖、合肥3個城市開展了實地調研。
當前,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正加速轉化為安徽新興產業發展的“最大增量”。“此次調研并非簡單的情況摸排,我們希望通過調研,總結歸納出新產業新業態項目用地的新特征,找準完善政策的關鍵環節,推動我們的政策更加適配實踐的需求。”蹲點服務組表示。目前,一份題為《健全完善適配空間復合利用的規劃土地政策體系》的調研報告已經上報自然資源部。
在蹲點服務組工作的帶動下,安徽省自然資源系統也掀起“奔著問題去,求解新思路”的熱潮。
為實現部、省、市、縣四級自然資源部門聯動,安徽廳于7月15日印發《全省自然資源系統鞏固學習教育成果賦能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方案》,一場以“鞏固學習教育成果、賦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專項行動迅速鋪開,幫助各地解決重大項目落地、政策完善等問題,持續提升自然資源部門服務保障效率。截至目前,各地上報第一批問題事項共419個,其中需省級及以上研究解決的問題事項221個,市縣級解決的問題198個。
對于提交的問題清單,安徽廳按照事權劃分原則,由省、市、縣分級辦理,廳里成立工作專班及工作組,定期調度問題解決進展。“堵點在哪、難點怎么破,我們借鑒部里的做法,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群眾,通過部、省、市、縣四級聯動,上下協同、合力攻堅解難題、辦實事。”安徽廳綜合處處長倪明芳表示。
為將這一做法轉化為長效機制,安徽廳還搭建了市縣反映問題的數字化平臺,目前已上線試運行。
“接下來,我們將多學習交流、多深入調研、多部門研討,切實探索解決一批新問題,創新總結一批新模式。”倪明芳說。
難題在攻克,制度在完善,機制在健全……蹲點服務的成效一點點顯現,蹲點服務組4人臨時黨支部的凝聚力也越來越強。在繁忙的業務工作之余,蹲點服務組黨支部還與肥東縣長臨河鎮農村黨支部開展共建,根據群眾反映的情況,為羅洪社區群眾活動室送去兩臺空調。“以后村民們在活動室里學習、搞活動,環境更舒適啦!”羅洪社區干部李靜嫻高興地說。
正如汪謙慎所稱贊的那樣:“他們不僅能力過硬,而且作風優良。”
事實上,經濟大省的“急難愁盼”,也時刻牽動著千里之外的部領導、各司局工作人員的心。部領導包片負責、現場指導、定期研究,逐省份解決蹲點中的“疑難雜癥”;各司局服務全面提速,政策及時跟進……
風正勁、帆高懸。部、省、市、縣四級自然資源部門聯動助力經濟大省挑大梁的生動畫卷,正在八皖大地持續鋪展。(肖穎)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