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照蘭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建設我國海洋預報減災體系的建議收悉,現結合應急管理部意見答復如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海洋預報減災工作。我國海洋預報減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海洋觀測預警能力大幅提升,海洋災害應對能力不斷增強。原國家海洋局和相關部門圍繞海洋預報減災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推進海洋預報減災體系頂層設計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總要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原國家海洋局印發了《海洋觀測預報和防災減災“十三五”規劃》《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工作方案》,針對海洋防災減災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工作目標和健全體制機制等主要措施。根據中央深改辦要求,原國家海洋局組織起草了《關于深化海洋防災減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從健全權責明晰的海洋防災減災體制、構建陸海統籌的海洋災害風險防控體系、完善社會與市場參與的海洋災害治理格局、全面提升海洋綜合減災能力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措施。
二、提升海洋預報減災能力
一是我國海洋觀測業務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初步建立了由岸基觀測系統與離岸觀測系統組成的海洋觀測業務系統。海洋觀測類型和手段包括海洋站、測點、雷達站、移動應急觀測平臺、浮標、志愿船、標準海洋斷面調查、衛星、水下觀測等。
二是目前已形成國家-海區-省級三級海洋預報體系,部分地市級海洋預報臺也具備了基本滿足當地需要的海洋災害預警報業務能力。海洋預報服務方式由單一要素預報警報向目標綜合型預報綜合保障轉變,服務范圍由近海近岸向全球、深遠海及重要海洋通道拓展,服務領域由物理海洋學向環境海洋學及生態海洋學拓展。
三是海洋災害風險防范能力逐步提升,制作了一批不同尺度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圖,探索在災害應急管理、涉海空間規劃“多規合一”、海洋綜合管理、社區減災等領域的應用與實踐。完成首批國家級海洋減災綜合示范區建設,全面重新核定我國沿海259個重點岸段的警戒潮位。
四是災害應急水平和數據服務能力不斷加強。針對臺風風暴潮、海冰、滸苔綠潮等災害,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指導地方做好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等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同時,通過數據挖掘和產品研發提供有針對性的保障產品。
當前海洋災害形成發展的環境和條件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海洋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斷加深,海洋預報減災體系需要不斷健全完善,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提出的要求。
下一步,圍繞海洋預報減災,我們將會同應急管理部根據新的職能分工,進一步推動建立健全權責明晰的海洋防災減災體制,全面提升海洋綜合減災能力,完善社會與市場參與的海洋災害治理格局,優化海洋預報減災保障機制。
感謝您對海洋預報減災工作的大力支持,并希望您繼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自然資源部
2018年7月12日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