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積極利用橋下、街旁等城市“剩余空間”,通過場景植入、設施升級和功能疊加,打造供市民休閑、娛樂、停車的“金邊銀角”。截至目前,該市利用低效用地新增停車位4962個,建設口袋公園63個。
為深度挖掘存量空間資源,宜昌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部門對城區未安排開發建設項目、已安排開發建設項目但未實施的臨街閑置土地和現狀環境較差的荒地、零星邊角地進行核查,共篩選出85個地塊,總用地面積約129.39公頃。在此基礎上,宜昌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出臺《關于規范協議出讓零星土地管理的通知》,明確以協議出讓方式推動低效零星土地盤活利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簡化供地程序,對不具備單獨開發條件的邊角地、零星地以及插花地,以“能建什么供什么”為原則,協調交通、園林、城市更新等部門,按公園綠地、道路交通、公共停車場等用途進行打包供地;優化審批流程,出臺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清單,將加裝充電樁、路邊小品以及不增加建筑面積、不影響他人物權的綠化工程等納入豁免清單,提高審批效率。
實踐中,宜昌市將邊角地利用與交通擁堵治理、美化城市環境結合起來,建設機械立體停車庫或停車樓增加停車泊位有效供給,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園”,以“小空間”提供“大功能”,讓居民“出門見綠、移步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