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關于自然資源工作論述摘編》(以下簡稱《論述摘編》)出版發行,為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把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廣西壯族自治區擁有“甲天下”的生態優勢,秀美山水是廣西最大的自然資源、生態資源、文化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既是對廣西秀美山水的高度贊譽,更是對保護廣西生態環境的殷殷囑托。
堅持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不動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在《論述摘編》中,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要求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這對廣西推進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守護好八桂大地山山水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辯證思維,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提高資源要素配置精準性和利用效率,增強資源要素對優勢地區高質量發展保障能力。要聚焦廣西優勢產業,集中優勢資源,不斷健全廣西“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確保廣西建設“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戰略任務在各級國土空間規劃中落細落實,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良性互動。
堅持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不動搖
耕地是最寶貴的資源,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把糧食安全放在“國之大者”的高度,始終心系14億多中國人民的“飯碗”,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作為全國重要糧食產區和產銷基本平衡區,廣西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然而,耕地保護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量質并重、嚴格執法、系統推進、永續利用”等重要要求,把確保糧食安全擺在更加突出、更加優先的位置,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要進一步改革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堅持“以補定占”;因地制宜調整優化耕地布局,穩妥推進“山上”換“山下”;分類分級、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工作。
堅持筑牢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不動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論述摘編》中的重要理念,闡明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新經濟發展觀。對廣西而言,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更是壯鄉的最大優勢、最大品牌。近年來,廣西自然資源系統始終堅持“兩山”理念,持續厚植生態環境優勢、推動綠色發展,自治區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人民群眾對藍天、碧水、凈土的美好愿景逐步實現。
新征程上,我們要把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始終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在呵護壯鄉原生態秀美山水基礎上,不斷擦亮廣西“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強化漓江、西江、平陸運河沿線、北部灣海域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穩步實施漓江“山水工程”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重大工程項目,持續筑牢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堅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動搖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綜合防范能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論述摘編》中的重要思想,閃耀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思想火花。
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進一步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和服務,讓綠色發展成果更多、更廣泛地惠及百姓。要始終繃緊地質災害防治這根弦,堅持“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管理機制和“人防+技防”雙防管控機制,統籌開展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監測預警等工程建設,提升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技術水平,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深入學習貫徹《論述摘編》,是自然資源系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將立足廣西資源稟賦和生態本底,以“生態優勢金不換”的思想自覺和使命擔當,為八桂大地生態優勢不斷轉化成發展優勢注入強勁動力。
掃描二維碼分享本頁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799號